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人问题论文--妇女问题论文

性别中性化的社会建构--以“80后”大学生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研究的缘起第8-10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综述第10-15页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0-13页
       ·中性化第10页
       ·社会化与自我认同第10-13页
     ·有关社会性别和女性主义的研究综述第13-15页
   ·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第15-17页
     ·研究的视角第15页
     ·个案的选择第15-16页
     ·研究方法的应用第16-17页
       ·深度访谈法第16页
       ·文献法第16-17页
第二章 家庭—人性的养育所第17-25页
   ·独生子女—家庭的“小太阳”第17-18页
   ·亲亲我的宝贝第18-23页
     ·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教育模式第18-21页
     ·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第21-23页
   ·“80 后”大学生性别中性化认同——家庭催生第23-25页
第三章 校园—社会性别的启蒙所第25-32页
   ·早期教育对中性化社会性别的影响第25-27页
     ·去男性化—早教中的男性面孔的缺席第25-26页
     ·去女性化—高压之下女性气质的淡化第26-27页
   ·传统性别观念的淡化第27-29页
   ·女性生存空间的拓展第29-31页
   ·“80 后”大学生性别中性化认同—学校助力第31-32页
第四章 大众媒体—性别文化的助力器第32-35页
   ·大众媒体中性别中性化的集体呈现第32-33页
   ·80 后”大学生性别中性化认同—媒体声援第33-35页
第五章“80 后”大学生中性化趋势的内隐与外显第35-44页
   ·“80 后”大学生中性化趋势的内隐第35-36页
     ·“大女人”和“小男人”—“80 后”大学生心理取向的中性化第35-36页
   ·“80 后”大学生中性化趋势的外显第36-38页
     ·“男人婆”和“娘娘腔”—“80 后”大学生言行举止的中性化第36-37页
     ·“工装女”和“花样男”—“80 后”大学生服饰打扮的中性化第37-38页
   ·传统与反传统的对话——“80 后”大学生中性化认同中的不同声音第38-41页
     ·女生我想对你说—你的温柔还在不在第39-40页
     ·男生我想对你说—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第40-41页
   ·“80 后”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双重标准第41-44页
     ·女人眼中的男人第41-42页
     ·男人眼中的女人第42-44页
第六章 从传统到现代关于社会性别建构的反思第44-48页
   ·有关传统社会性别建构的反思第44页
   ·“80 后”大学生性别中性化的反思第44-46页
     ·性别中性化的显著优势第45页
     ·性别中性化的矛盾与冲突第45-46页
   ·多元性别文化的认同与建构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推公选领导干部选拔测评体系研究
下一篇:三线职工第三代地域身份认同研究--以安徽某三线厂南京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