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1页 |
| 插图清单 | 第11-15页 |
| 图表清单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 ·研究的思路 | 第18-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策划在城市开发中的应用 | 第21-34页 |
| ·城市策划 | 第21-23页 |
| ·城市策划含义的说明 | 第21-22页 |
| ·城市策划与房地产策划的区别 | 第22页 |
| ·城市策划在我国城市开发的应用层面 | 第22-23页 |
| ·城市策划的性质 | 第23-24页 |
| ·预见性 | 第23页 |
| ·客观性 | 第23页 |
| ·综合效益性 | 第23-24页 |
| ·可操作性 | 第24页 |
| ·动态性 | 第24页 |
| ·手段综合性 | 第24页 |
| ·城市策划内容框架 | 第24-32页 |
| ·环境调查分析 | 第24-25页 |
| ·城市新中心区开发目标策划 | 第25-27页 |
| ·城市策划方案研究 | 第27-30页 |
| ·策划方案的实施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花地河城市滨水区发展背景研究 | 第34-54页 |
| ·花地河滨水城市带环境调查 | 第34-42页 |
| ·区域界定 | 第34-35页 |
| ·交通资源 | 第35-37页 |
| ·自然资源 | 第37页 |
| ·产业资源 | 第37-39页 |
| ·教育资源 | 第39页 |
| ·城市建设状况 | 第39-42页 |
| ·历史文化资源分析 | 第42页 |
| ·花地河滨水城市带发展的 SWOT 分析 | 第42-53页 |
| ·项目的机遇 | 第43-49页 |
| ·项目的挑战 | 第49页 |
| ·优势分析 | 第49-52页 |
| ·项目劣势 | 第52-53页 |
| ·分析总结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区域资源的应用探讨 | 第54-79页 |
| ·区域优质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 第54-61页 |
| ·权益分析 | 第54-55页 |
| ·以市场来调节各方权益的平衡 | 第55-56页 |
| ·对城市策划的要求 | 第56-58页 |
| ·开发模式的可能方式 | 第58-59页 |
| ·各类型城市策划在花地河滨水城市带的应用 | 第59-61页 |
| ·地区多元功能的聚集效应 | 第61-70页 |
| ·地区多元功能集聚的形成过程 | 第62-63页 |
| ·在花地河项目的应用 | 第63-70页 |
| ·花地河滨水城市带的发展分析 | 第70-77页 |
| ·城市滨水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70-72页 |
| ·城市滨水区域对于城市形象的影响 | 第72-73页 |
| ·花地河滨水城市带的发展目标 | 第73-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花地河城市滨水区发展定位 | 第79-89页 |
| ·区域整体发展定位研究 | 第79-83页 |
| ·外部区域的空间分析 | 第79-82页 |
| ·内部区域功能与空间现状分析 | 第82-83页 |
| ·花地河滨水城市带的总体定位 | 第83页 |
| ·区域整体定位阐述 | 第83-87页 |
| ·世界花地 | 第83-85页 |
| ·广佛公园 | 第85-86页 |
| ·岭南之窗 | 第86页 |
| ·创业城区 | 第86-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 第六章 花地河城市滨水区发展策划 | 第89-126页 |
| ·宏观层面:数量型发展到质量型发展的转变 | 第89-91页 |
| ·中观:整合周边资源优势,打造富有活力的滨水城市核心区 | 第91-97页 |
| ·三区建设 | 第91-92页 |
| ·土地利用 | 第92-95页 |
| ·交通系统 | 第95-96页 |
| ·景观系统 | 第96-97页 |
| ·微观:重点空间发展策划 | 第97-122页 |
| ·发展类型确定 | 第97-99页 |
| ·发展结构 | 第99-100页 |
| ·重要节点建设 | 第100-122页 |
| ·分期开发建议 | 第122-1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 第七章 策划检讨 | 第126-129页 |
| ·描述与准备阶段 | 第127页 |
| ·方案阶段 | 第127-128页 |
| ·商讨阶段 | 第128页 |
| ·运营阶段 | 第1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 结语 | 第129-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3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4-135页 |
| 致谢 | 第135-136页 |
| 附件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