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基于有限元法的柴油机连杆动力学响应分析与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连杆有限元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静力学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动力学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论文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19页
2 连杆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第19-34页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第20-21页
   ·有限元法的特点第21页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第21-23页
   ·接触理论基础第23-26页
     ·接触界面的条件第23页
     ·接触的分类第23页
     ·接触的单元类型第23-24页
     ·设置接触对的原则第24页
     ·控制接触行为的关键选项第24-25页
     ·接触力的计算第25-26页
     ·接触求解过程第26页
   ·动力响应分析理论基础第26-34页
     ·动力学方程的提出第26-28页
     ·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第28-29页
     ·直接积分 Newmark 算法第29-34页
3 连杆精确接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4-41页
   ·连杆组合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连杆精确接触有限元组合模型的建立第35-40页
     ·连杆模型的单元选择第35-36页
     ·连杆模型的网格划分第36-38页
     ·连杆有限元接触单元的建立与设置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连杆接触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第41-59页
   ·精细接触设置条件下连杆装配工况下的应力与变形分布第41-50页
     ·装配工况下连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过盈力的计算与加载第42页
     ·螺栓预紧力的计算与加载第42-45页
     ·装配工况下预紧力不同加载方法应力变形结果对比第45-50页
   ·精细接触设置条件下连杆最大受拉工况时的应力与变形分布第50-54页
     ·边界条件设置第50-52页
     ·连杆拉伸工况下应力与变形计算结果分析第52-54页
   ·精细接触设置条件下连杆最大受压工况时的应力与变形分布第54-57页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54-55页
     ·连杆压缩工况下应力与变形计算结果分析第55-57页
   ·连杆在拉压工况下的接触分析第57页
     ·连杆的接触应力分析第57页
     ·连杆的接触变形分析第57页
   ·连杆的疲劳安全系数校核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5 连杆动力响应分析第59-71页
   ·连杆动态载荷的计算第60-64页
     ·缸内燃烧放热规律第60-61页
     ·建立单缸机工作模型第61-62页
     ·缸内压力曲线验证第62-64页
   ·连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4页
   ·连杆动力响应分析的边界条件设置第64-65页
   ·求解设置第65-66页
   ·连杆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分析第66-69页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第66-68页
     ·变形计算结果分析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全文总结第71-72页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虚拟样机的某V16柴油机轴系动力学仿真分析
下一篇:基于温度场试验的铝合金活塞疲劳寿命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