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系统计算分析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制动系统计算分析软件开发背景、意义和基本特点 | 第10-14页 |
·开发背景 | 第10-11页 |
·开发意义 | 第11-12页 |
·基本特点 | 第12-14页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开发软件 | 第14-17页 |
·面向对象技术介绍 | 第14-16页 |
·开发工具的选取 | 第16-17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18-29页 |
·汽车制动系统概述 | 第18页 |
·软件功能设计与开发 | 第18-23页 |
·功能定义 | 第19-20页 |
·层次结构 | 第20-22页 |
·系统运行和模块组成 | 第22-23页 |
·软件人机界面设计 | 第23-27页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23-25页 |
·信息录入机制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软件模块及设计实现 | 第29-61页 |
·项目启动模块 | 第29-30页 |
·制动稳定性模块 | 第30-38页 |
·理想与实际液压分配模块 | 第30-34页 |
·理想与实际制动力 | 第34-37页 |
·模块功能实现 | 第37-38页 |
·利用附着系数和制动效率模块 | 第38-43页 |
·利用附着系数 | 第38-39页 |
·制动法规判断 | 第39-41页 |
·制动效率 | 第41-43页 |
·液压驱动机构计算模块 | 第43-48页 |
·制动主缸 | 第43-44页 |
·踏板工作行程 | 第44页 |
·真空助力器 | 第44-48页 |
·制动能力计算分析模块 | 第48-52页 |
·最大制动力矩 | 第48-49页 |
·制动距离 | 第49页 |
·踏板力与制动距离 | 第49-52页 |
·驻车制动校核模块 | 第52-53页 |
·VC-Simulink联合仿真ABS模块 | 第53-60页 |
·制动防抱死原理 | 第53-54页 |
·仿真模型搭建 | 第54-56页 |
·数据通信VC—Simulink | 第56-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数据管理 | 第61-70页 |
·数据管理类 | 第61-64页 |
·类的构建 | 第61-62页 |
·类的定义及实现 | 第62-64页 |
·数据库 | 第64-67页 |
·ADO概述 | 第64-65页 |
·数据库开发 | 第65-67页 |
·数据合理合法性检测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软件接口 | 第70-77页 |
·内部接口 | 第70-73页 |
·整车参数维护 | 第70页 |
·制动器参数维护 | 第70-73页 |
·外部接口 | 第73-75页 |
·与CATIA_V5的接口 | 第73-74页 |
·与ANSYS11.0的接口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软件的运行与测试 | 第77-86页 |
·软件的组成 | 第77页 |
·参数输入 | 第77-79页 |
·性能计算及分析 | 第79-85页 |
·制动力分配系数 | 第79页 |
·理想与实际液压分配 | 第79-80页 |
·实际与理想制动力分配 | 第80页 |
·制动法规评价(ECE) | 第80-81页 |
·真空助力器特性图 | 第81-82页 |
·踏板力—制动距离 | 第82-83页 |
·ABS性能仿真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总结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