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7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中国傩面具概况 | 第17-35页 |
| ·中国傩文化的渊源及流变 | 第17-25页 |
| ·傩的发生 | 第17页 |
| ·中国傩文化渊源及发展 | 第17-25页 |
| ·中国傩面具概况 | 第25-35页 |
| ·傩面具存在的原因 | 第25-26页 |
| ·有关傩面具起源的诸多说法 | 第26-27页 |
| ·中国傩面具分类情况 | 第27-30页 |
| ·中国傩面具的历史演化特征 | 第30-35页 |
| 第三章 昭通地区傩戏的由来与介绍 | 第35-39页 |
| ·昭通地区傩戏的发生 | 第35-36页 |
| ·昭通地区傩戏介绍 | 第36-39页 |
| 第四章 昭通地区傩面具(动态表演型)概况 | 第39-53页 |
| ·昭通地区傩面具的使用和制作 | 第39-40页 |
| ·昭通地区傩面具收藏者介绍 | 第40-41页 |
| ·现存面具目录 | 第41-53页 |
| 第五章 昭通地区傩面具(动态表演型)的分类与艺术特点分析 | 第53-65页 |
| ·面具的种类划分 | 第53-56页 |
| ·依据结构尺寸划分 | 第53-54页 |
| ·依据面具的内部角色划分 | 第54-55页 |
| ·面具种类的外部功能划分 | 第55-56页 |
| ·面具的艺术特点分析 | 第56-65页 |
| ·造型分析 | 第56-59页 |
| ·工艺特点分析 | 第59-61页 |
| ·角色分析 | 第61-65页 |
| 第六章 昭通地区傩面具(动态表演型)美学特性分析 | 第65-77页 |
| ·面具功能特征分析 | 第65-70页 |
| ·社会协调功能层面上的表现 | 第66-68页 |
| ·审美功能表现 | 第68-70页 |
| ·面具造型的装饰美体现 | 第70-73页 |
| ·扭曲夸张的手法 | 第70-71页 |
| ·程式化的构成 | 第71页 |
| ·概括性的雕刻 | 第71-72页 |
| ·观念性的用色 | 第72页 |
| ·图腾符号和象征意义的表达 | 第72-73页 |
| ·面具的多重宗教情结 | 第73-74页 |
| ·面具造型艺术所体现的审美形态 | 第74-77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