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1. 绪论 | 第13-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中国风景名胜区概况 | 第13页 |
| ·风景区城市化 | 第13-14页 |
| ·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第14-15页 |
|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5-17页 |
|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 | 第15页 |
| ·城市化 | 第15-16页 |
| ·风景名胜区与旅游度假区 | 第16-17页 |
|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 第17-18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7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 ·研究评述 | 第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9-23页 |
|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 ·本文实践创新点 | 第21-23页 |
| 2. 城市化冲击下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保护困境 | 第23-33页 |
| ·城市型风景区保护困境 | 第23-28页 |
| ·城市化冲击下的景源体系保护失控 | 第23-26页 |
| ·城市化冲击下的区域人居环境建设的非可持续发展 | 第26-28页 |
| ·保护与发展困境成因 | 第28-32页 |
| ·内在动力——风景区城市化驱动力加强 | 第28-29页 |
| ·外在推力——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 | 第29-30页 |
| ·规划引导体系失效 | 第30-31页 |
| ·内部矛盾制约——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失控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相关理论及案例借鉴 | 第33-45页 |
| ·相关规划理论及策略借鉴 | 第33-36页 |
| ·相关理论借鉴 | 第33-34页 |
|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策略梳理 | 第34-36页 |
| ·相关案例借鉴 | 第36-43页 |
| ·国外类似案例 | 第36-39页 |
| ·国内类似案例 | 第39-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4.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策略 | 第45-53页 |
|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策略 | 第45-52页 |
| ·有机疏散——区域空间形态重构策略 | 第45-48页 |
| ·城景共融——城景建设控制和引导策略 | 第48-50页 |
| ·保障有效——公共政策体系的整合和完善策略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5.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策略实践——以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 | 第53-85页 |
|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背景概况 | 第53-54页 |
| ·区位概况 | 第53页 |
| ·区域发展背景 | 第53-54页 |
|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困境分析 | 第54-60页 |
| ·城市化冲击下的长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困境 | 第54-57页 |
| ·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困境成因解读 | 第57-60页 |
|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策略 | 第60-79页 |
| ·双区发展策略 | 第61-72页 |
| ·分区调控策略 | 第72-79页 |
| ·实施绩效 | 第79-84页 |
| ·景源保护得以加强 | 第79-82页 |
| ·城乡统筹工作稳步推进 | 第82-83页 |
| ·社会综合效应显著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结论 | 第85-86页 |
| ·展望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附录 | 第93页 |
| A 项目获奖证明 | 第93页 |
| B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