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特色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图表目录 | 第9-19页 |
| 1 绪论 | 第19-35页 |
| ·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特色研究论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 ·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研究概述 | 第20-22页 |
| ·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研究重点与创新 | 第22-25页 |
| ·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5-26页 |
| ·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发展演变 | 第26-35页 |
| ·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概念与早期发展 | 第26-28页 |
| ·考古器物中的巴蜀民居院落空间 | 第28-31页 |
| ·明清巴蜀民居院落空间的发展 | 第31-35页 |
| 2 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类型特征 | 第35-57页 |
| ·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基本平面类型 | 第35-41页 |
| ·一字型院落 | 第35-37页 |
| ·曲尺型院落 | 第37-38页 |
| ·三合院型 | 第38-40页 |
| ·四合院型 | 第40-41页 |
| ·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使用功能类型 | 第41-49页 |
| ·宅院式院落 | 第42-43页 |
| ·店宅式院落 | 第43-45页 |
| ·作坊式院落 | 第45-46页 |
| ·寨堡式院落 | 第46-49页 |
| ·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构筑材料类型 | 第49-54页 |
| ·木构架的院落 | 第50-51页 |
| ·生土构筑的院落 | 第51-53页 |
| ·砖石结构的院落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 3 地理气候环境与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 | 第57-89页 |
| ·地理环境与民居院落空间 | 第58-72页 |
| ·顺应地形以架空为特色的院落空间 | 第60-63页 |
| ·因地制宜以筑台为特色的院落空间 | 第63-67页 |
| ·因势利导以靠崖为特色的院落空间 | 第67-69页 |
| ·院落空间的转折与变化 | 第69-72页 |
| ·气候环境与民居院落空间 | 第72-83页 |
| ·气候环境与院落空间的功能特征 | 第73-75页 |
| ·气候环境与院落空间的组合形态 | 第75-78页 |
| ·气候环境与院落的特色空间形态 | 第78-80页 |
| ·气候环境与院落的材料构造形态 | 第80-83页 |
| ·地理气候环境与民居院落的生产生活空间 | 第83-88页 |
| ·生产生活的户外化与院落的中介空间 | 第83-86页 |
| ·院落内部空间对地理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 第86-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4 政治经济环境与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 | 第89-123页 |
| ·巴蜀社会经济环境与民居院落空间 | 第90-102页 |
| ·农耕经济与民居院落空间 | 第91-94页 |
| ·商业经济与民居院落空间 | 第94-102页 |
| ·巴蜀民间防卫安全与民居院落空间 | 第102-113页 |
| ·以防卫安全为核心的寨堡式院落 | 第103-107页 |
| ·居住为主兼具防卫的碉楼式院落 | 第107-112页 |
| ·寨堡式院落与碉楼式院落的比较 | 第112-113页 |
| ·巴蜀仕绅政治阶层与民居院落空间 | 第113-121页 |
| ·以轴线序列为主的基本形制 | 第114-116页 |
| ·以天井院坝为单元的空间扩展 | 第116-119页 |
| ·仕绅民居院落的个案解析 | 第119-1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 5 民俗文化环境与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 | 第123-161页 |
| ·巴蜀民俗信仰与民居院落空间 | 第124-135页 |
| ·祖先崇拜与院落中的祭祖空间 | 第124-130页 |
| ·神灵崇拜与祠庙院落空间 | 第130-135页 |
| ·巴蜀民俗风气与民居院落空间 | 第135-142页 |
| ·传统伦理观念与院落空间组织 | 第136-138页 |
| ·民间火塘禁忌与院落精神空间 | 第138-140页 |
| ·民间风气习俗与院落入口空间 | 第140-142页 |
| ·巴蜀文化交流与民居院落空间 | 第142-158页 |
| ·移民迁徙的滥觞与同乡会馆院落 | 第143-148页 |
| ·川盐文化走廊与盐业会馆院落 | 第148-152页 |
| ·曲艺文化的传播与戏楼院落空间 | 第152-1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8-161页 |
| 6 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的地域构筑技术 | 第161-201页 |
| ·巴蜀地区民居院落木构架技术 | 第162-169页 |
| ·穿斗木构架的构成与特点 | 第162-166页 |
| ·穿斗木构架的地域适应性 | 第166-167页 |
| ·穿斗与抬梁结构的综合利用 | 第167-169页 |
| ·巴蜀地区生土墙的构筑技术 | 第169-175页 |
| ·版筑墙体的构筑方式与特点 | 第170-172页 |
| ·土坯墙体的构筑方式与特点 | 第172-173页 |
| ·生土墙体的地域性特色 | 第173-175页 |
| ·巴蜀地区空斗砖墙的砌筑技术 | 第175-181页 |
| ·空斗砖墙的砌筑方式与特点 | 第176-178页 |
| ·空斗砖墙的勾缝方式与特点 | 第178页 |
| ·空斗砖墙的地域性特色 | 第178-181页 |
| ·巴蜀地区民居院落屋顶构造技术 | 第181-198页 |
| ·屋顶空间组合与形态特征 | 第181-187页 |
| ·屋顶空间形态与构造技术 | 第187-189页 |
| ·屋檐出挑空间与构造技术 | 第189-192页 |
| ·屋顶空间的装饰技术 | 第192-1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8-201页 |
| 7 结语:地域合力影响下的民居院落空间特色 | 第201-203页 |
| 致谢 | 第203-2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5-209页 |
| 附录 | 第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