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与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1页 |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理论回顾 | 第14-29页 |
·企业衍生理论研究 | 第14-19页 |
·企业衍生的概念与类型 | 第14-16页 |
·企业衍生的特点与历程 | 第16-19页 |
·大学衍生企业理论研究 | 第19-24页 |
·大学衍生企业的基本内涵 | 第20-22页 |
·大学衍生企业的创建模式 | 第22-23页 |
·大学衍生企业的成长过程 | 第23-24页 |
·企业新事业开发理论研究 | 第24-29页 |
·新事业的含义和特征 | 第24-25页 |
·企业开发新事业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企业开发新事业的途径与挑战 | 第26-29页 |
3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驱动因素分析 | 第29-37页 |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内部驱动因素 | 第29-33页 |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外部驱动因素 | 第33-37页 |
·政府知识产权和鼓励新创企业的政策 | 第33-34页 |
·大学衍生企业所处的产业结构 | 第34-35页 |
·大学衍生企业面临的创业机会 | 第35-37页 |
4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过程研究 | 第37-48页 |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内涵 | 第37-39页 |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基本概念 | 第37-38页 |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本质、动机与目标 | 第38-39页 |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阶段 | 第39-41页 |
·新事业开发的技术阶段和资本阶段 | 第40-41页 |
·新事业开发的发展周期阶段 | 第41页 |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双重主体”模型 | 第41-48页 |
·双重开发主体间的互动 | 第42-44页 |
·双重主体下新事业开发的独有特点 | 第44-46页 |
·双重开发主体的开发机制模型 | 第46-48页 |
5 大学衍生企业成功开发新事业的管理保证 | 第48-56页 |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组织模式设计 | 第48-51页 |
·大学衍生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要素 | 第48-49页 |
·支持新事业开发的大学衍生企业组织模式选择 | 第49-51页 |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管理模式分析 | 第51-56页 |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管理机制 | 第51-53页 |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管理团队 | 第53-54页 |
·大学衍生企业新事业开发的企业文化 | 第54-56页 |
6 总结 | 第56-59页 |
·本文结论 | 第56-57页 |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