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前言 | 第11-19页 |
| ·水稻白叶枯病的概述 | 第11页 |
|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的遗传及抗病基因定位 | 第11-15页 |
|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的遗传 | 第11-12页 |
|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的定位 | 第12-15页 |
|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的克隆 | 第15-17页 |
| ·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17-1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 ·供试材料 | 第19-20页 |
| ·抗性鉴定的供试水稻亲本 | 第19页 |
| ·Xa23辅助选择群体构建的杂交亲本材料 | 第19-20页 |
| ·供试白叶枯病菌 | 第20页 |
| ·供试试剂 | 第20页 |
| ·供试引物 | 第20页 |
| ·试验方法 | 第20-25页 |
| ·供试水稻亲本的种植 | 第20-21页 |
| ·供试菌株的培养 | 第21页 |
| ·大田白叶枯病菌的接种 | 第21页 |
| ·亲本抗性鉴定 | 第21页 |
| ·供试白叶枯病菌致病型鉴定 | 第21-22页 |
| ·CTAB改良法提取水稻亲本DNA | 第22-23页 |
| ·抗病基因xa5功能标记的开发 | 第23页 |
| ·水稻亲本DNA的PCR扩增 | 第23-24页 |
| ·PCR扩增体系 | 第23-24页 |
| ·PCR扩增反应 | 第24页 |
| ·琼脂糖胶电泳 | 第24页 |
| ·M-xa5扩增产物测序 | 第24-25页 |
| ·xa5、Xa7、Xa23分子标记对供试亲本特异性检验 | 第25页 |
| ·抗病基因Xa23辅助选择群体的构建及分子标记的辅助选择 | 第2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8页 |
| ·供试菌转化毒性验证 | 第25-26页 |
| ·水稻亲本抗性鉴定 | 第26-28页 |
| ·引物设计 | 第28-30页 |
| ·M-xa5扩增产物测序 | 第30-33页 |
| ·xa5分子标记M-xa5对供试亲本特异性的检测 | 第33页 |
| ·Xa7分子标记M5对供试亲本特异性的检测 | 第33-35页 |
| ·Xa23分子标记M-Xa23对供试亲本特异性的检测 | 第35页 |
| ·M-Xa23对测253与CBB23杂交F_2代群体的辅助选择 | 第35-37页 |
| ·测253与CBB23杂交F_3代基因型与田间表型的检测 | 第37-38页 |
| ·测253与CBB23杂交F_3代基因型检测 | 第37页 |
| ·测253与CBB23杂交F_3代表型鉴定 | 第37-38页 |
| 4 小结与讨论 | 第38-43页 |
| ·水稻亲本对白叶枯病Ⅳ型菌的抗性鉴定 | 第38-39页 |
| ·抗病基因xa5分子标记的开发与验证 | 第39-40页 |
| ·抗白叶枯病基因xa5的利用现状 | 第39-40页 |
| ·抗白叶枯病基因xa5功能标记开发的意义 | 第40页 |
| ·xa5、Xa7、Xa23分子标记对供试亲本特异性的检测 | 第40-41页 |
| ·抗病基因Xa23分子标记的辅助选择 | 第41-43页 |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率的研究现状 | 第41-42页 |
| ·抗病基因Xa2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前景 | 第42-43页 |
| 5 全文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 ·全文结论 | 第43页 |
| ·全文讨论 | 第43-44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44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附录A:亲本表型图 | 第51-55页 |
| 附录B:试剂配制配方 | 第55-56页 |
| 附录C:测253与CBB23杂交F_2代分离群体947个单株基因型图 | 第56-61页 |
| 附录D: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