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21页 |
| ·茶叶生产与研究 | 第9-16页 |
| ·茶叶生产现状与趋势 | 第9-11页 |
| ·世界茶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我国茶叶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我国乌龙茶生产与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 ·嫁接技术在茶树上的应用 | 第16-19页 |
| ·嫁接的原理及作用 | 第16-17页 |
| ·茶树嫁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 ·试验材料与地点 | 第21-22页 |
| ·砧木和嫁接品种 | 第21页 |
| ·工具与嫁接材料 | 第21页 |
| ·加工设备 | 第21页 |
| ·试验地点 | 第21-22页 |
|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案 | 第22-27页 |
| ·接穗处理试验 | 第22-23页 |
| ·不同品种嫁接云南大茶比较试验 | 第23页 |
| ·不同区域云南大叶茶群体种嫁接乌龙茶品种对比试验 | 第23-25页 |
| ·茶叶加工比较 | 第25-2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4页 |
| ·接穗处理试验 | 第27-29页 |
| ·各处理间愈合情况 | 第27-28页 |
| ·各处理间接穗成活率情况 | 第28页 |
| ·生长势调查 | 第28-29页 |
| ·不同品种在云南大叶茶群体种嫁接对比试验 | 第29-31页 |
| ·嫁接成活率 | 第29-30页 |
| ·长势情况 | 第30-31页 |
| ·不同区域云南大叶茶群体种嫁接乌龙茶品种比较 | 第31-38页 |
| ·嫁接成活率调查情况 | 第31-32页 |
| ·嫁接茶园产量 | 第32-33页 |
| ·不同区域试点嫁接茶园物候期调查 | 第33-34页 |
| ·金萱与翠玉无性系茶园与嫁接茶园物候期比较 | 第34-35页 |
| ·金萱和翠玉无性系茶园与嫁接茶园生物特性比较 | 第35-37页 |
| ·金萱与翠玉嫁接茶树嫩梢性状对比 | 第37-38页 |
| ·不同类型茶园经济效益比较 | 第38页 |
| ·茶叶加工品质及内含成分的比较 | 第38-44页 |
| ·金萱无性系茶园与嫁接茶园加工绿茶品质比较 | 第39-40页 |
| ·金萱无性系茶园与嫁接茶园加工红茶品质比较 | 第40-41页 |
| ·金萱无性系茶园与嫁接茶园加工乌龙茶品质比较 | 第41-42页 |
| ·嫁接金萱品种不同加工工艺加工红茶的试验 | 第42-43页 |
| ·茶叶内含成分的比较 | 第43-44页 |
| 4 讨论 | 第44-50页 |
| ·接穗处理试验 | 第44页 |
| ·不同品种在云南大叶群体种上嫁接对比试验 | 第44-46页 |
| ·不同区域云南大叶茶群体种嫁接乌龙茶品种比较 | 第46-47页 |
| ·茶叶加工的比较 | 第47-50页 |
| ·金萱无性系茶园与嫁接茶园加工品质的比较试验 | 第47页 |
| ·嫁接金萱品种不同加工工艺加工红茶的试验 | 第47页 |
| ·茶叶内含成分的比较 | 第47-48页 |
| ·云南大叶茶群体种嫁接乌龙茶品种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 第48-50页 |
| 5 结论 | 第50-53页 |
| ·接穗处理试验 | 第50页 |
| ·不同品种在云南大叶群体种上嫁接乌龙茶品种对比试验 | 第50页 |
| ·不同区域云南大叶群体种嫁接乌龙茶品种比较 | 第50-51页 |
| ·茶叶加工品质的比较 | 第51页 |
| ·效益对比 | 第51-53页 |
| 6 问题与展望 | 第53-55页 |
| ·存在问题 | 第53页 |
| ·展望与建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 | 第59-69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学术活动、论文发表和专利发明等情况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