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非淀粉多糖的检测、功能性质与小鼠体内分布规律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表清单 | 第13-14页 |
| 图清单 | 第14-15页 |
| 1 绪论 | 第15-22页 |
| ·黑木耳非淀粉多糖研究概况 | 第15-20页 |
| ·黑木耳非淀粉多糖制备工艺 | 第15-16页 |
| ·黑木耳非淀粉多糖测定方法 | 第16-18页 |
| ·黑木耳非淀粉多糖的理化性质 | 第18-19页 |
| ·黑木耳非淀粉多糖体内降解及分布规律研究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 2 黑木耳非淀粉多糖的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22-34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22-23页 |
| ·材料 | 第22页 |
| ·试剂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 ·主要指标测定 | 第23页 |
| ·碱提黑木耳多糖工艺 | 第23-24页 |
| ·酶提黑木耳多糖工艺 | 第24页 |
| ·脱蛋白条件摸索 | 第24-25页 |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 ·实验结果 | 第25-32页 |
| ·黑木耳可溶性多糖的碱提工艺 | 第25-28页 |
| ·黑木耳可溶性多糖的酶提工艺 | 第28-31页 |
| ·脱蛋白条件摸索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3 黑木耳非淀粉多糖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 第34-47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 ·材料 | 第34页 |
| ·试剂 | 第34-35页 |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39页 |
| ·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 第35-36页 |
| ·单糖组成测定水解条件摸索 | 第36页 |
| ·氨基糖测定水解条件摸索 | 第36-37页 |
| ·单糖组成及氨基糖测定 | 第37-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 ·单糖组成 | 第39-42页 |
| ·氨基糖测定 | 第42-44页 |
| ·黑木耳非淀粉多糖测定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4 黑木耳非淀粉多糖的功能性质研究 | 第47-59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47-48页 |
| ·材料 | 第47页 |
| ·试剂 | 第47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7-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51页 |
| ·样品制备 | 第48页 |
| ·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 第48页 |
| ·可溶性多糖功能性质 | 第48-49页 |
| ·不溶性胶质多糖功能性质 | 第49-51页 |
| ·数据处理 | 第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 ·黑木耳子实体的主要成分 | 第51页 |
| ·可溶性多糖的主要成分 | 第51-52页 |
| ·DPPH·自由基清除率 | 第52页 |
| ·降血糖 | 第52-53页 |
| ·不溶性胶质多糖理化指标 | 第53-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5 黑木耳可溶性多糖在消化道内的分布研究 | 第59-67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59-60页 |
| ·材料 | 第59页 |
| ·试剂 | 第59-60页 |
| ·仪器 | 第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4页 |
| ·溶液配制 | 第60-61页 |
| ·荧光标记多糖制备 | 第61页 |
| ·荧光测定条件 | 第61页 |
| ·荧光标记率测定 | 第61-62页 |
| ·分子量测定 | 第62页 |
| ·样品收集及处理 | 第62-63页 |
| ·样品测定 | 第63-6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6页 |
| ·荧光标记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64-65页 |
| ·荧光标记多糖在体内的分布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7-70页 |
| ·总结 | 第67-68页 |
| ·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作者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