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自治组织体系与机制创新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成果与不足 | 第16-18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6页 |
·主要不足 | 第16-18页 |
第2章 社区自治的概念及模式研究 | 第18-27页 |
·社区自治的概念研究 | 第18-19页 |
·城市社区 | 第18-19页 |
·城市社区自治 | 第19页 |
·国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分析 | 第19-21页 |
·美国“自治型”治理模式分析 | 第19-20页 |
·新加坡“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分析 | 第20页 |
·日本“混合型”治理模式分析 | 第20-21页 |
·我国城市社区模式分析 | 第21-24页 |
·上海模式 | 第21-22页 |
·沈阳模式 | 第22-23页 |
·江汉模式 | 第23-24页 |
·中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分析 | 第24-27页 |
第3章 哈尔滨市社区自治存在问题分析 | 第27-36页 |
·哈尔滨市社区自治的模式分析 | 第27-30页 |
·发展历程分析 | 第27-28页 |
·组织体系分析 | 第28-29页 |
·运行机制分析 | 第29-30页 |
·哈尔滨市社区自治存在问题分析 | 第30-33页 |
·自治体制障碍 | 第31-32页 |
·自治法律缺位 | 第32页 |
·自治意识欠缺 | 第32-33页 |
·自治资金匮乏 | 第33页 |
·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传统因素——参与淡漠的历史原因 | 第33-34页 |
·法制因素——缺乏保障的直接原因 | 第34页 |
·体制因素——行政色彩的深层原因 | 第34-35页 |
·利益因素——管理不畅的根本原因 | 第35-36页 |
第4章 解决哈市社区自治难题的研究路径选择 | 第36-42页 |
·政府管理的途径 | 第36-37页 |
·公民社会的途径 | 第37-38页 |
·合作网络的途径 | 第38-39页 |
·合作网络治理下的社区自治体系与机制创新 | 第39-42页 |
第5章 对策:完善哈尔滨市社区治理体系 | 第42-51页 |
·确立基本原则和发展要求 | 第43-45页 |
·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43-44页 |
·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的发展要求 | 第44-45页 |
·完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 | 第45-48页 |
·完善社区成员代表会组织建设 | 第45-46页 |
·建立社区议事会与管理委员会 | 第46-47页 |
·发挥社区中介组织的参与作用 | 第47页 |
·建立“多位一体”联席会议制度 | 第47-48页 |
·构建有效运行的工作机制 | 第48-51页 |
·完善政府推动社区自治协调机制 | 第48-49页 |
·培育社区资源的获得与整合机制 | 第49页 |
·完善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便利机制 | 第49页 |
·完善社区控制与监督考核的机制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