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导论第10-15页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二、 文献综述第11-12页
 三、 研究目标第12-13页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五、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一章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概述第15-25页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第15-16页
  一、 大学生“村官”的涵义第15-16页
  二、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第16页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第16-19页
  一、 根本目标第16-17页
  二、 具体目标第17-19页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19-22页
  一、 “扎根农村、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教育第19-20页
  二、 “尽职爱岗、服务基层”的职业道德教育第20页
  三、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教育第20-21页
  四、 “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纪观念教育第21页
  五、 “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价值观念教育第21-22页
  六、 “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教育第22页
 第四节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第22-25页
  一、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23页
  二、 有利于稳定大学生“村官”队伍第23-24页
  三、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第24-25页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第25-38页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第25-34页
  一、 调研设计与实施第25页
  二、 调查统计与分析第25-34页
 第二节 影响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分析第34-38页
  一、 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第34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误区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第34-35页
  三、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第35-36页
  四、 高校教育培养模式缺乏优化创新第36页
  五、 大学生“村官”开拓拼搏意识僵化,对艰苦奋斗精神理解虚化第36-38页
第三章 加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第38-56页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第38-40页
  一、 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相结合的原则第38页
  二、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第38-39页
  三、 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第39页
  四、 坚持以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第39-40页
  五、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第40页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第40-56页
  一、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认清形势,强化教育与管理职能第40-47页
  二、 高校要创新教育模式,注重思想引导,发挥主阵地作用第47-50页
  三、 社会要形成教育合力,大力弘扬主旋律,优化基层工作环境第50-53页
  四、 自身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自我定位,注重自我教育第53-56页
结束语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1-62页
附录 A 大学生“村官”调研问卷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两个零色散点的光子晶体光纤中超连续谱产生的研究
下一篇:未就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