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AR图像配准算法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 ·引言 | 第8页 |
|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8-15页 |
|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应用领域 | 第15-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原理 | 第19-29页 |
| ·InSAR成像原理 | 第19-22页 |
| ·SAR干涉测量成像模式 | 第22-25页 |
| ·SAR交轨干涉测量(XTI) | 第22-23页 |
| ·SAR顺轨干涉测量(ATI) | 第23-24页 |
| ·SAR重复轨道干涉测量(RTI) | 第24-25页 |
| ·InSAR数据处理流程 | 第25-28页 |
| ·成像处理 | 第26页 |
| ·复图像配准 | 第26-27页 |
| ·生成干涉纹图 | 第27页 |
| ·去平地效应 | 第27页 |
| ·相位滤波 | 第27-28页 |
| ·相位解缠 | 第28页 |
| ·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 | 第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InSAR复图像配准算法 | 第29-62页 |
| ·图像配准的基本步骤 | 第30-31页 |
| ·配准精度评估 | 第31-33页 |
| ·InSAR复图像粗配准 | 第33-38页 |
| ·相干系数法 | 第33页 |
| ·轨道参数法 | 第33-35页 |
| ·最大干涉频谱法 | 第35-36页 |
| ·相位差图像平均波动函数法 | 第36-37页 |
| ·相位差图像最小二乘法 | 第37-38页 |
| ·InSAR复图像精配准 | 第38-44页 |
| ·基于相干系数拟合的精配准方法 | 第39-40页 |
| ·最大谱图像精配准 | 第40-42页 |
| ·插值重采样方法 | 第42-44页 |
| ·喀什附近地区配准实验 | 第44-52页 |
| ·乌鲁木齐附近地区配准实验 | 第52-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InSAR原始数据整景成像配准实验 | 第62-70页 |
| ·SAR数据特点 | 第62-63页 |
| ·CEOS数据格式 | 第63-64页 |
| ·ERS-1/2卫星性能参数 | 第64-65页 |
| ·读取卫星整景数据 | 第65-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总结 | 第70-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附件1 部分程序代码 | 第77-82页 |
| 附件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