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9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 (一) 对先锋视域的探讨 | 第10-11页 |
| (二) 对余华创作转型的探讨 | 第11-14页 |
| (三) 对本土与外来影响的探讨 | 第14-16页 |
|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 第16-19页 |
| 第一章 失落与追寻 | 第19-36页 |
| 第一节 对庸常生活的世俗描写 | 第19-25页 |
| 第二节 对死亡暴力的残酷展现 | 第25-30页 |
| 第三节 对苦难罪孽的爱与救赎 | 第30-36页 |
| 第二章 象征与诗意 | 第36-47页 |
| 第一节 “身体”:欲望的凸显 | 第36-40页 |
| 第二节 “残缺者”:神性的隐现 | 第40-43页 |
| 第三节 “父亲”:诗意的救赎 | 第43-47页 |
| 第三章 荒诞与真实 | 第47-63页 |
| 第一节 想象、比喻与心理 | 第47-53页 |
| 第二节 时间、重复与结构 | 第53-58页 |
| 第三节 对话、复调与狂欢 | 第58-63页 |
| 结语 | 第63-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附录 | 第70-71页 |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