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9页 |
|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9-11页 |
| 第2章 死刑控制立法技术问题概述 | 第11-29页 |
| ·立法技术概述 | 第11-14页 |
| ·立法技术的概念界定与构成要素 | 第11-12页 |
| ·影响立法技术的主要因素 | 第12-13页 |
| ·立法技术的功能 | 第13-14页 |
| ·国内外关于死刑立法技术的相关规定 | 第14-29页 |
| ·死刑立法技术在各阶段的外部表象 | 第14-17页 |
| ·我国刑法中的死刑控制立法技术分析 | 第17-25页 |
| ·国外刑法中的死刑控制立法现状分析 | 第25-29页 |
| 第3章 我国刑法中的死刑控制立法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 ·总则中死刑控制立法技术的缺陷 | 第29-31页 |
| ·1979《刑法》与1997《刑法》死刑立法技术之比较 | 第29-30页 |
| ·与域外死刑立法总则性规定之比较 | 第30-31页 |
| ·分则中死刑控制的立法技术缺陷 | 第31-33页 |
| ·立法者通过死刑罪名的修改,扩充死刑罪名的适用范围 | 第31-32页 |
| ·立法者对死刑罪名的“隐藏”,实则扩张死刑适用范围 | 第32-33页 |
| ·死刑立法技术具体影响元素存在的不足 | 第33-35页 |
| 第4章 完善我国死刑控制立法技术的对策 | 第35-43页 |
| ·完善我国死刑控制立法技术的宏观路径 | 第35-36页 |
| ·更新我国死刑控制立法的理念 | 第35-36页 |
| ·提高我国死刑控制立法的技术层次 | 第36页 |
| ·构建科学合理的死刑控制立法技术体系 | 第36页 |
| ·完善我国死刑控制立法技术的微观路径 | 第36-43页 |
| ·缩小死刑适用对象 | 第37-38页 |
| ·完善死刑替代措施 | 第38-40页 |
| ·规范立法语言 | 第40-41页 |
| ·完善死刑立法模式 | 第41页 |
| ·细化死刑量刑情节 | 第41-43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3页 |
| ·展望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