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含油污泥原油洗脱及固化研究
| 目录 | 第1-6页 |
| CONTENTS | 第6-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一 引言 | 第12-31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 ·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 | 第16-29页 |
| ·高温处理法 | 第16-18页 |
| ·生物处理法 | 第18-21页 |
| ·物理化学提取与回收 | 第21-26页 |
| ·无害化处理技术 | 第26-29页 |
|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二 实验部分 | 第31-36页 |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31-32页 |
| ·实验药品 | 第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 ·微乳液相图绘制 | 第32页 |
| ·电导率测定 | 第32页 |
| ·组分分析及粒度分布 | 第32-33页 |
| ·原油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绘制 | 第33页 |
| ·洗油效率的测定 | 第33-34页 |
| ·破乳率的测定 | 第34页 |
| ·固化实验 | 第34页 |
| ·抗压强度的测定 | 第34-36页 |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36-53页 |
| ·微乳液的制备 | 第36-42页 |
| ·不同油水体积比下盐浓度对微乳液相态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不同油水体积比下盐浓度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 ·醇浓度对微乳液相态的影响 | 第39-40页 |
| ·醇浓度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含油污泥中原油脱除研究 | 第42-49页 |
| ·组分分析与粒度分布 | 第42页 |
| ·原油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 | 第42-43页 |
| ·油泥砂处理量对洗油效率的影响 | 第43-46页 |
| ·洗油时间对洗油效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洗油温度对洗油效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氯化钠对原油回收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含油污泥固化研究 | 第49-53页 |
| ·脱油后含油污泥组分分析 | 第49-50页 |
| ·灰砂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50页 |
| ·固化时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含油率对抗压强度 | 第51-53页 |
| 四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