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3页 |
内容摘要 | 第15-16页 |
·微流控技术发展概况 | 第16-28页 |
·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的基本概念 | 第17页 |
·微流控芯片的材料 | 第17-18页 |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 第18页 |
·微流控芯片的常用技术 | 第18-23页 |
·微流控芯片的检测系统 | 第23-26页 |
·微流控分析系统的特点 | 第26-27页 |
·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 | 第27-28页 |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物医学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 第28-35页 |
·生物医学分析检测的常规方法 | 第28页 |
·生物医学分析检测的技术挑战 | 第28-29页 |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物医学分析应用的前景 | 第29-35页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创新性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3页 |
第二章 集成化微流控免疫芯片系统用于环境藻类毒素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分析新方法研究 | 第43-64页 |
内容摘要 | 第43-44页 |
·研究背景 | 第44-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5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7页 |
·双层PDMS芯片制作 | 第47-49页 |
·功能化微流控芯片制备 | 第49-50页 |
·微流控免疫芯片系统建立 | 第50页 |
·微流控芯片免疫反应 | 第50-51页 |
·藻类毒素的芯片光学检测以及数据处理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多通道微流控芯片的设计 | 第52-53页 |
·藻类毒素芯片免疫检测条件优化 | 第53-54页 |
·微流控免疫芯片的藻类毒素检测 | 第54-56页 |
·PDMS芯片的非特异性吸附效果 | 第56-57页 |
·最佳抗体的浓度的确定 | 第57页 |
·微流控芯片系统对藻类毒素分析的检测限与稳定性 | 第57-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第三章 基于抗体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用于疟疾快速临床检测的新方法研究 | 第64-86页 |
内容摘要 | 第64-65页 |
·研究背景 | 第65-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74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8页 |
·重组蛋白MSP1-19与PfF2制备 | 第68-69页 |
·功能化Protein A-(anti-his)IgG微珠制备 | 第69-70页 |
·微流控免疫芯片系统建立 | 第70-72页 |
·疟疾病人血清样本处理 | 第72页 |
·实际疟疾病临床芯片免疫检测 | 第72-73页 |
·数据处理 | 第73-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79页 |
·便携化微流控芯片设计 | 第74页 |
·不同结合抗体浓度对芯片免疫反应的效果 | 第74-75页 |
·不同反应时间对芯片抗原-抗体反应的效果 | 第75页 |
·芯片检测结果与常规ELISA检测结果对比 | 第75-78页 |
·芯片检测的重现性和芯片的使用寿命 | 第78-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86页 |
第四章 肝癌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微流控芯片分离检测系统新方法研究 | 第86-108页 |
内容摘要 | 第86-87页 |
·研究背景 | 第87-90页 |
·实验部分 | 第90-9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90页 |
·细胞培养 | 第90-91页 |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及通道的表而修饰 | 第91-92页 |
·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建立 | 第92-93页 |
·标准细胞-全血的芯片捕获 | 第93页 |
·实际肝癌样本CTC的微流控芯片分离检测 | 第93页 |
·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肝癌CTC及数据处理 | 第93-9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2页 |
·微流控芯片设计与表面修饰表征 | 第95页 |
·微流控细胞捕获芯片结构优化 | 第95-97页 |
·芯片对CTC捕获的回收率分析 | 第97-98页 |
·芯片对肝癌CTC捕获的特异性 | 第98-99页 |
·实际肝癌样本CTC的芯片捕获效果 | 第99-10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第五章 高密度结构PDMS芯片制作技术研究 | 第108-124页 |
内容摘要 | 第108-10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9-112页 |
·实验部分 | 第112-11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12页 |
·微柱阵列结构芯片设计 | 第112页 |
·光刻法硅片模板制作 | 第112-114页 |
·单层PDMS微流控芯片制作 | 第114-11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20页 |
·光刻法硅片模板制作 | 第115-116页 |
·微结构阵列PDMS芯片制作 | 第116-117页 |
·PDMS芯片封合 | 第117页 |
·微结构阵列PDMS芯片表征 | 第117-12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4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124-126页 |
·全文总结 | 第124-125页 |
·工作展望 | 第125-126页 |
博士学位攻读期间学术发表情况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