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群落的概念及其产生 | 第10页 |
·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战略地位 | 第10-11页 |
·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害虫群落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主要害虫群落组成和优势种的研究 | 第11-12页 |
·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主要害虫群落动态的研究 | 第12页 |
·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控害功能的研究 | 第12-13页 |
·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主要害虫生态位的研究 | 第13-14页 |
·农田生态系统中生境与植被多样性对节肢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 第14-15页 |
·立题依据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调查地生境条件 | 第16页 |
·试验处理 | 第16页 |
·调查方法 | 第16页 |
·数据分析 | 第16-18页 |
·群落丰富度(S) | 第16页 |
·群落优势度(d) | 第16-17页 |
·群落多样性(H) | 第17页 |
·群落均匀性(E) | 第17页 |
·群落相似性(Cs) | 第17页 |
·群落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B,L)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8-38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蜘蛛除外)组成 | 第18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害虫群落结构特征 | 第18-21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群落结构特征 | 第18-19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群落组成及优势度 | 第19-20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中害虫群落组成及优势度 | 第20-21页 |
·荒漠过渡带与相邻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害虫群落时间动态分析 | 第21-30页 |
·荒漠过渡带与相邻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群落时间动态分析 | 第21-27页 |
·荒漠过渡带与相邻棉田害虫群落时间动态分析 | 第27-30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优势天敌昆虫共有种及棉田主要害虫在两生境的时间动态 | 第30-32页 |
·优势天敌昆虫共有种在两生境中的时间动态比较 | 第30-31页 |
·棉蚜时间动态比较 | 第31-32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害虫群落的相关分析 | 第32-35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害虫群落共有种 | 第32-34页 |
·荒漠过渡带与相邻棉田两生境中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害虫群落的相似性 | 第34-35页 |
·相邻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中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害虫群落生态位研究 | 第35-38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中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害虫群落时间生态位 | 第35-36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中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害虫群落的空间生态位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害虫群落组成及优势种 | 第38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害虫群落的时间动态比较 | 第38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优势天敌昆虫共有种及棉田主要害虫在两生境的时间动态 | 第38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害虫群落的相似性比较 | 第38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三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及害虫群落生态位研究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荒漠过渡带和相邻棉田天敌的库源关系 | 第39页 |
·相似性 | 第39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附表1 荒漠过渡带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 | 第47-56页 |
附表2 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63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