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概述 | 第14-20页 |
·保险营销员 | 第14-15页 |
·基本概念 | 第14页 |
·保险营销员与保险代理人的关系 | 第14-15页 |
·保险营销员的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保险营销员的作用 | 第16-17页 |
·提高保险服务效率 | 第16页 |
·强化国民保险意识 | 第16-17页 |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 第17页 |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第17页 |
·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 | 第17-20页 |
·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内涵 | 第17页 |
·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分类 | 第17-18页 |
·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特点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内蒙古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现状 | 第20-27页 |
·用工体制 | 第20-22页 |
·招聘制度 | 第20页 |
·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法律关系 | 第21页 |
·流动限制 | 第21-22页 |
·薪酬体制 | 第22-23页 |
·薪酬制度 | 第22页 |
·薪酬状况 | 第22-23页 |
·考核与激励体制 | 第23-24页 |
·考核体制 | 第23页 |
·激励体制 | 第23-24页 |
·培训体制 | 第24-25页 |
·培训内容 | 第24页 |
·品质管理 | 第24-25页 |
·外部体制 | 第25-27页 |
·监管体制 | 第25页 |
·自律体制 | 第25-26页 |
·税收制度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内蒙古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7-32页 |
·内蒙古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行业准入门槛低 | 第27页 |
·法律地位模糊 | 第27-28页 |
·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28页 |
·社会认可度偏低 | 第28-29页 |
·培训体制不完善 | 第29页 |
·监管及自律体制有待建设 | 第29-30页 |
·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保险公司与保险营销员之间存在利益矛盾 | 第30页 |
·保险产品的供给存在同质性 | 第30页 |
·保险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 | 第30-31页 |
·保险法制建设滞后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发达国家保险代理人管理体制的经验及启示 | 第32-39页 |
·发达国家保险代理人管理体制 | 第32-35页 |
·英国保险代理人管理体制 | 第32-33页 |
·美国保险代理人管理体制 | 第33-34页 |
·日本保险代理人管理体制 | 第34-35页 |
·发达国家保险代理人管理体制的经验 | 第35-37页 |
·严格的资格管理制度 | 第35页 |
·适当的业务分工制度 | 第35-36页 |
·完善的客户服务制度 | 第36页 |
·明确的监督管理制度 | 第36-37页 |
·健全的行业自律制度 | 第37页 |
·发达国家保险代理人管理体制的启示 | 第37-39页 |
·从法律层面确定资格管理制度 | 第37-38页 |
·进一步细分保险市场 | 第38页 |
·树立以服务为主的保险营销观念 | 第38页 |
·健全行业监管及自律机构 | 第38-39页 |
第六章 内蒙古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 第39-48页 |
·转轨用工体制 | 第39-41页 |
·代理制向员工制转轨 | 第39-40页 |
·适当分流 | 第40页 |
·引入独立代理人机制 | 第40-41页 |
·改革行业准入模式 | 第41-42页 |
·改革招聘模式 | 第41页 |
·改革增员模式 | 第41-42页 |
·健全激励机制 | 第42-43页 |
·缩小首年和续期佣金比例的巨大差异 | 第42页 |
·建立品质考核办法 | 第42页 |
·完善“孤儿”保单服务 | 第42-43页 |
·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案 | 第43页 |
·改革培训体制 | 第43-44页 |
·区别培训对象 | 第43页 |
·明确培训责任 | 第43-44页 |
·引入外部培训机制 | 第44页 |
·完善监管体制 | 第44-45页 |
·完善监管法规政策 | 第44页 |
·建立风险管控体系 | 第44-45页 |
·构建自律体制 | 第45-46页 |
·完善资格认证体系 | 第45页 |
·规范行业流动模式 | 第45-46页 |
·创建诚信体系 | 第46页 |
·开创等级评估制度 | 第46页 |
·改革税收制度 | 第46-47页 |
·建立风险防范制度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