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无线网络中接纳控制机制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 第9-10页 |
·基于全IP的异构网络融合 | 第10-12页 |
·课题背景与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课题背景 | 第12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工具 | 第13-14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异构融合网络 | 第16-28页 |
·UMTS、WLAN和WIMAX系统简介 | 第16-21页 |
·UMTS系统 | 第16-18页 |
·WLAN系统 | 第18-19页 |
·WiMAX系统 | 第19-20页 |
·UMTS、WLAN、WiMAX融合的优点 | 第20-21页 |
·异构网络的融合方式 | 第21-23页 |
·松耦合 | 第21-22页 |
·紧耦合 | 第22页 |
·两种融合方式的比较 | 第22-23页 |
·异构融合网络的移动性管理 | 第23-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异构融合网络中的分级联合接纳控制机制 | 第28-47页 |
·接纳控制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8-29页 |
·异构融合网络中的接纳控制机制 | 第29-31页 |
·架构的提出 | 第30页 |
·网络模型 | 第30-31页 |
·分级联合接纳控制机制的详细设计流程 | 第31-39页 |
·工作场景 | 第31-32页 |
·架构设计 | 第32-35页 |
·报文消息 | 第35-37页 |
·工作流程 | 第37-39页 |
·基于策略的分级接纳控制机制的算法设计 | 第39-46页 |
·建模设计 | 第39-42页 |
·业务流程 | 第42-44页 |
·判决设计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分级联合接纳控制机制在NS2中的仿真验证 | 第47-61页 |
·模块的搭建 | 第47-51页 |
·UMTS-WLAN互通仿真平台 | 第47-49页 |
·分级联合接纳控制机制模块结构设计 | 第49-51页 |
·分级联合接纳控制机制模块在NS-2中的编程实现 | 第51-54页 |
·添加消息 | 第51页 |
·MN实体 | 第51-52页 |
·LCAC实体 | 第52-53页 |
·JCAC实体 | 第53-54页 |
·分级联合接纳控制机制的仿真场景及参数设计 | 第54-57页 |
·仿真场景的设计 | 第54-56页 |
·仿真参数的设定 | 第56-57页 |
·分级联合接纳控制机制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异构融合网络中终端的休眠模式 | 第61-72页 |
·休眠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61页 |
·休眠模式的核心机制 | 第61-65页 |
·工作原理 | 第61-63页 |
·三种类型 | 第63-65页 |
·休眠模式在NS2上的仿真验证 | 第65-71页 |
·业务流程 | 第65-66页 |
·编程实现 | 第66-68页 |
·仿真场景设计与参数设定 | 第68-69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缩略语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