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人生的边缘书写--多甫拉托夫小说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8页 |
绪论 | 第18-35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8-24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24-33页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33-35页 |
第一章 流亡人生与边缘书写的发生 | 第35-75页 |
第一节 从列宁格勒到纽约 | 第37-54页 |
第二节 被迫的边缘化与自觉的边缘化 | 第54-75页 |
一、被迫的边缘化 | 第55-65页 |
二、自觉的边缘化 | 第65-75页 |
第二章 多甫拉托夫小说的创作渊源 | 第75-105页 |
第一节 对俄罗斯传统文学的继承 | 第78-89页 |
一、多甫拉托夫与普希金 | 第80-84页 |
二、多甫拉托夫与契诃夫 | 第84-89页 |
第二节 对美国文学的接受 | 第89-105页 |
一、多甫拉托夫与海明威 | 第90-97页 |
二、多甫拉托夫与塞林格 | 第97-105页 |
第三章 多甫拉托夫小说的叙事艺术 | 第105-163页 |
第一节 多甫拉托夫小说的结构和语言艺术 | 第107-125页 |
一、结构艺术 | 第108-117页 |
二、语言艺术 | 第117-125页 |
第二节 多甫拉托夫小说的现代叙事技巧 | 第125-139页 |
一、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模式 | 第126-130页 |
二、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统一和分裂 | 第130-139页 |
第三节 多甫拉托夫小说的后现代叙事 | 第139-163页 |
一、解构苏联神话,颠覆宏大叙事 | 第140-149页 |
二、游离于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 | 第149-154页 |
三、对苏联集中营的后现代阐释——《营区》文本分析 | 第154-163页 |
第四章 多甫拉托夫小说的边缘化人物塑造 | 第163-217页 |
第一节 同貌人形象 | 第165-185页 |
第二节 虚构角色还是真实人物 | 第185-195页 |
第三节 边缘人——新时代的多余人和小人物的复合体 | 第195-217页 |
结语 | 第217-2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228页 |
致谢 | 第228-2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30-23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