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4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二)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1-12页 |
| (三)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页 |
| (四) 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 (五)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3页 |
| (六)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一、进出口食品安全的概念、法规体系和基本原则 | 第14-17页 |
| (一) 进出口食品安全概念和法规体系 | 第14页 |
| (二)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基本原则 | 第14-17页 |
| 1. 以科学为基础 | 第14-15页 |
| 2. 食品生产和消费协调发展 | 第15页 |
| 3. 把握现在与将来相结合 | 第15页 |
| 4. 食品供应过程全面监管 | 第15页 |
| 5. 预防原则 | 第15-16页 |
| 6. 可追溯性原则 | 第16页 |
| 7. 透明性原则 | 第16-17页 |
| 二、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现状及监管模式分析 | 第17-24页 |
| (一)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现状 | 第17-18页 |
| (二)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及其成因 | 第18-23页 |
| 1.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 2.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 第19-21页 |
| 3. 我国进出口食品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1-23页 |
| (三) 我国进出口食品现有监管模式 | 第23-24页 |
| 三、美、欧、澳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和启示 | 第24-32页 |
| (一) 发达国家的监管理念和美、欧、澳监管模式 | 第24-27页 |
| 1. 美国的监管模式 | 第24-26页 |
| 2. 欧盟的监管模式 | 第26-27页 |
| 3. 澳大利亚的监管模式 | 第27页 |
| (二) 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 第27-32页 |
| 1. 法律体系上的启示 | 第27-28页 |
| 2.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上的启示 | 第28-29页 |
| 3.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上的启示 | 第29-30页 |
| 4.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启示 | 第30-32页 |
| 四、完善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的若干对策 | 第32-36页 |
| (一) 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完善食品安全基本法的有机支撑 | 第32页 |
| (二) 建设食品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治理 | 第32-33页 |
| (三) 加强现有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技术能力建设 | 第33-36页 |
| 结论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