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19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6-18页 |
| ·本文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55页 |
| ·概述 | 第19页 |
| ·混凝剂的种类及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 ·铁盐混凝剂的化学基础 | 第25-37页 |
| ·PDMDAAC的化学基础 | 第37-42页 |
| ·混凝的基础理论 | 第42-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5-61页 |
|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 ·实验方法 | 第56-61页 |
| ·微量滴定法 | 第56页 |
|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 第56-58页 |
|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58页 |
| ·透射电镜实验 | 第58页 |
| ·混凝剂粒度测定 | 第58-59页 |
| ·PDA2000混凝过程动态研究 | 第59-60页 |
| ·混凝实验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PFC-PDMDAAC混凝剂的水解聚合特征及FE(III)水解形态的研究 | 第61-74页 |
| ·实验方法 | 第62页 |
| ·PFC-PDMDAAC的水解聚合特征研究 | 第62-66页 |
| ·PFC-PDMDAAC中 FE(III)水解形态 | 第66-72页 |
| ·小结 | 第72-74页 |
| 第五章 PFC-PDMDAAC电荷特性研究 | 第74-81页 |
|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 ·电荷特性的实验结果 | 第75-79页 |
| ·小结 | 第79-81页 |
| 第六章 PFC-PDMDAAC结构形貌研究 | 第81-86页 |
| ·实验方法 | 第81-82页 |
| ·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 | 第82-85页 |
| ·小结 | 第85-86页 |
| 第七章 PFC-PDMDAAC粒度分布研究 | 第86-99页 |
| ·粒度测定原理 | 第86-87页 |
| ·实验方法 | 第87页 |
| ·pH对 PFC-PDMDAAC粒度分布的影响 | 第87-94页 |
| ·pH对 PFC-PDMDAAC平均粒度的影响 | 第94-96页 |
| ·pH对 PFC-PDMDAAC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96-98页 |
| ·小结 | 第98-99页 |
| 第八章 PFC-PDMDAAC的混凝动力学研究 | 第99-108页 |
| ·PDA2000混凝过程动态研究 | 第99-100页 |
| ·PFC-PDMDAAC处理活性深蓝的动力学研究 | 第100-107页 |
| ·小结 | 第107-108页 |
| 第九章 PFC-PDMDAAC絮凝效果及机理研究 | 第108-121页 |
| ·絮凝实验 | 第108页 |
| ·模拟高岭土废水除浊效果的研究 | 第108-114页 |
| ·模拟活性深蓝染料废水脱色性能 | 第114-119页 |
| ·小结 | 第119-121页 |
| 第十章 实际水和废水处理效果 | 第121-139页 |
| ·卧虎山水库水混凝效果 | 第121-126页 |
| ·胜利油田辛安水库水混凝处理效果 | 第126-130页 |
| ·生活污水的混凝效果研究 | 第130-134页 |
| ·造纸中段水的混凝性能 | 第134-138页 |
| ·小结 | 第138-139页 |
|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2页 |
| ·结论 | 第139-141页 |
| ·研究展望 | 第141-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2-15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接收的论文 | 第158-161页 |
| 致谢 | 第161-162页 |
| On-line optical determination of floc size of Fe(III) coagulants | 第162-175页 |
| Color removal from simulated dye water and actual textile wastewater using a composite coagulant prepared by ployferric chloride and poly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 | 第175-190页 |
| Color Removal from Textile Industry Wastewater using Composite Flocculants | 第190-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