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主机/设备控制器IP设计和OTG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SoC 设计与 IP 技术 | 第9页 |
·计算机外设通信的发展和主要技术 | 第9-10页 |
·USB 的优点及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项目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主要工作与创新 | 第12-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USB2.0 相关协议介绍 | 第14-25页 |
·USB2.0 协议总揽 | 第14页 |
·USB2.0 拓扑结构 | 第14-15页 |
·USB2.0 电气特性 | 第15-16页 |
·USB2.0 通信原理 | 第16-19页 |
·USB2.0 主机的结构和功能 | 第19-20页 |
·USB2.0 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 第20-21页 |
·USB OTG 协议 | 第21-23页 |
·USB 物理层接口标准UTMI+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系统结构设计 | 第25-34页 |
·系统软硬件划分及接口设计 | 第26-29页 |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第29-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控制层电路设计 | 第34-53页 |
·片内总线AMBA 协议 | 第34-36页 |
·传输控制单元 | 第36-45页 |
·协议引擎单元 | 第45-48页 |
·端口控制单元 | 第48-50页 |
·微处理器接口单元 | 第50页 |
·数据FIFO 与同步单元 | 第50-51页 |
·OTG 控制单元 | 第51-52页 |
·门控时钟和软硬件复位控制单元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物理层电路设计 | 第53-70页 |
·物理层电路结构 | 第53-55页 |
·串行数据恢复的典型方法 | 第55-59页 |
·本设计中的过采样数据恢复电路 | 第59-69页 |
·模拟收发器电路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实现与验证 | 第70-77页 |
·验证仿真方法 | 第70页 |
·仿真验证结果 | 第70-74页 |
·综合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77-81页 |
·创新与改进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81页 |
缩略语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86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