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住房消费行为趋势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8页 |
·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国外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国内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 盈余管理概述 | 第17-34页 |
·盈余管理的含义 | 第17-18页 |
·盈余管理的主体 | 第17页 |
·盈余管理的对象 | 第17-18页 |
·盈余管理的目的 | 第18页 |
·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 | 第18-22页 |
·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因 | 第18-20页 |
·盈余管理的契约动因 | 第20-21页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 | 第21-22页 |
·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 第22-23页 |
·应计制会计——盈余管理的技术空间 | 第22-23页 |
·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的现实空间 | 第23页 |
·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23-30页 |
·规划交易手段 | 第23-27页 |
·会计手段 | 第27-30页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 | 第30-34页 |
·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对供应商和客户的影响 | 第32页 |
·对企业及企业管理的影响 | 第32页 |
·对资源配置及宏观调控的影响 | 第32-34页 |
3 我国证券市场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 第34-43页 |
·争取上市资格、提高发行价格 | 第34-37页 |
·我国证券市场IPO 制度简介 | 第34页 |
·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 第34-37页 |
·争取配股资格 | 第37-40页 |
·我国证券市场配股制度简介 | 第37-38页 |
·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 第38-40页 |
·避免暂停交易、摘牌退市 | 第40-43页 |
·我国证券市场退市制度简介 | 第40-41页 |
·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 第41-43页 |
4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 第43-52页 |
·资产减值准备制度背景及内容构成 | 第43-45页 |
·资产减值准备制度背景 | 第43页 |
·资产减值准备内容构成 | 第43-45页 |
·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45页 |
·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 第45-52页 |
·研究假设 | 第45-46页 |
·样本选取 | 第46页 |
·统计检验 | 第46-51页 |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5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对策 | 第52-57页 |
·针对规划交易法提出治理对策 | 第52-54页 |
·规范关联交易披露 | 第52-53页 |
·以经常性收益为主考核指标 | 第53-54页 |
·针对会计方法提出治理对策 | 第54-57页 |
·加强盈利质量信息披露 | 第54页 |
·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 | 第54-57页 |
6 结论及后续研究 | 第57-59页 |
·研究总结 | 第57-58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7页 |
·研究局限与不足 | 第57-58页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73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73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