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李乾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降逆法辨治胃食管反流病脾虚气逆证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6页
第一部分 李乾构教授学术渊源概述第16-25页
 1 李乾构教授简介第16-17页
 2 李乾构教授学术渊源概述第17-23页
   ·系统学习,奠定深厚理论基础第17-18页
   ·师承关幼波教授,重视气血第18-19页
   ·长期实践,形成重视脾胃学术思想第19-22页
   ·重视营卫,完善气血理论第22-23页
   ·与时俱进开展研究,完善学术思想第23页
 3 小结第23-24页
 参考文献第24-25页
第二部分 李乾构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总结第25-46页
 第一节 李乾构教授学术思想概述第25-28页
  1 脾胃健,气血旺,营卫通第25-26页
  2 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第26页
  3 脾为五脏之本第26-28页
 第二节 李乾构教授临床经验概述第28-36页
  1 立足脾胃,善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第28-29页
   ·治标为先第28页
   ·治病求本第28页
   ·复方投治第28页
   ·善治病调脾胃第28-29页
  2 调畅中焦气机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第29-31页
   ·重视脾胃肠同治第29-30页
   ·重视肝脾同治第30-31页
  3 审证必求因,当在气血寻第31页
  4 脾虚气滞为脾胃病基本病机,健脾理气法贯穿脾胃病治疗始终第31-32页
  5 顾护中气,慎用寒凉药物第32页
  6 辨证经验第32-36页
   ·强调先辨病然后进行辨证论治第32-33页
   ·辨证论治要抓主要证侯,抓主要症状第33-34页
   ·重视体质辨证第34页
   ·四诊合参,尤其重视舌诊(附验案)第34-35页
   ·辨证论治的中西医结合第35-36页
 第三节 李乾构教授疾病诊疗经验总结第36-46页
  1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经验第36-37页
  2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经验第37-39页
  3 慢性胃痛治疗经验第39-40页
  4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经验第40-41页
  5 功能性便秘治疗经验第41-42页
  6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经验第42-43页
  7 口腔溃疡从"火"论治第43-44页
   ·实火多见心脾火盛第43-44页
   ·虚火多为心肾阴虚,虚火上炎第44页
  8 久咳从脾论治第44-46页
第三部分 李乾构健脾降逆法辨治胃食管反流病脾虚气逆证的临床研究第46-56页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46-47页
 文献综述: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现状概述第47-54页
  1 西医治疗现状和问题第47-49页
   ·药物治疗第47-48页
   ·非药物治疗现状和主要问题第48页
   ·一般治疗第48-49页
  2 中医的认识和治疗概述第49-54页
   ·中医病因病机第49-51页
   ·中医辨证分型第51页
   ·中医治疗第51-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前言第56页
临床资料第56页
 1 一般资料第56页
诊疗标准第56-58页
 2 诊疗标准第56-58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56-57页
   ·中医证候标准第57-58页
   ·纳入标准第58页
   ·排除标准第58页
研究方法第58-60页
 3 研究方法第58-59页
   ·设计方法第58页
   ·样本量第58页
   ·随机分组方法第58页
   ·盲法实施与否第58-59页
 4 治疗方案第59页
   ·治疗组第59页
   ·对照组第59页
   ·治疗疗程第59页
 5 观察指标第59页
   ·生物学指标第59页
   ·疗效性指标与评价标准第59页
 6 统计分析方法第59-60页
 7 质量控制第60页
研究结果第60-62页
 8 纳入脱落情况及原因第60页
 9 疗效评价结果第60-62页
   ·治疗前后症状发作频率积分变化(见表1)第60页
   ·治疗前后RDQ总积分变化:(见表2)第60-61页
   ·两组总体症状疗效评价(见表3)第61页
   ·生活质量评价(见表4)第61-62页
研究结论第62页
讨论第62-65页
 1 健脾降逆法的制定与特色第62-64页
 2 健脾降逆法治疗GERD的优势第64-65页
 3 本研究创新点第65页
 4. 该研究存在的问题第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附录第67-71页
 1、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第67-69页
 2、SF-36量表及其有关含义第69-70页
 3、SF-36各维度初得分的计算公式及其范围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个人简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湿阻膜原型发热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李乾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理气汤治疗上腹疼痛综合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