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一、空白票据补充权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三、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空白票据补充权的基本理论 | 第16-29页 |
·承认空白票据的制度价值—经济合理性的诉求对票据要式性的突破 | 第16-17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关于空白票据补充权理论基础的学说 | 第17-18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理论基础学说的评析 | 第18-21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的认定标准 | 第21-26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认定标准的相关学说 | 第21-24页 |
·“客观说”的理论优势 | 第24-26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的法律性质 | 第26-29页 |
·关于空白票据补充权法律性质的学说 | 第26-27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法律性质学说之检讨 | 第27-29页 |
2. 空白票据补充权的效力 | 第29-41页 |
·空白票据在补充权行使前的法律效力 | 第29-31页 |
·空白票据在补充权行使后的法律效力 | 第31-32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滥用的法律效力 | 第32-41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滥用的类型 | 第32-33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滥用的法律效力的具体体现 | 第33-38页 |
·出票人的风险与利益权衡 | 第38-39页 |
·国外与其它地区的立法 | 第39-41页 |
3. 空白票据补充权的行使 | 第41-53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行使的主体 | 第41-42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行使的规则 | 第42-44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的行使期间 | 第44-47页 |
·界定空白票据补充权行使期间的性质 | 第44-45页 |
·如何计算空白票据补充权行使期间 | 第45-47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的撤回与撤销 | 第47-48页 |
·空白票据补充权丧失的救济 | 第48-53页 |
·空白票据公示催告的可能性 | 第49-51页 |
·空白票据适用公示催告的法律效果 | 第51-53页 |
4. 我国空白票据补充权制度的完善 | 第53-60页 |
·我国空白票据补充权的立法现状 | 第53-54页 |
·我国空白票据补充权的立法缺陷 | 第54-57页 |
·我国空白票据补充权立法的完善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