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地理信息系统概况 | 第11-12页 |
·组件GIS 技术 | 第12-13页 |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现状 | 第13-14页 |
·GIS 应用系统开发概况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选题依据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2 基础理论知识 | 第19-42页 |
·应用工程 | 第19-32页 |
·应用工程概念 | 第19页 |
·应用工程的三个主要阶段 | 第19-20页 |
·应用工程相关理论与技术 | 第20-32页 |
·领域工程 | 第32-34页 |
·领域工程概念 | 第32页 |
·领域工程三个主要阶段 | 第32-33页 |
·领域工程主要方法 | 第33-34页 |
·领域工程与应用工程的关系 | 第34-35页 |
·特征与特征模型 | 第35-38页 |
·特征概念 | 第35-36页 |
·特征模型 | 第36-38页 |
·面向特征的领域工程方法 | 第38-42页 |
·FODA 方法 | 第38-40页 |
·FORM 方法 | 第40-41页 |
·FeatuRSEB 方法 | 第41-42页 |
3 基于特征的GIS 应用软件开发方法 | 第42-52页 |
·理论依据 | 第42页 |
·方法的提出 | 第42页 |
·技术路线 | 第42-43页 |
·基于特征的GIS 应用软件开发步骤 | 第43-50页 |
·领域特征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特定应用特征模型的定制 | 第44-47页 |
·特定应用特征模型的实现 | 第47-50页 |
·方法的现实意义 | 第50-52页 |
·使所开发的产品更符合特定领域的业务逻辑 | 第50-51页 |
·使所开发的产品更具有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 第51页 |
·能够使GIS 应用系统的开发实现增量式发展 | 第51-52页 |
4 F-Star 林场GIS 应用系统开发背景 | 第52-60页 |
·我国现代林业信息化概况 | 第52-54页 |
·现代林业与林业信息化 | 第52-53页 |
·数字林业 | 第53-54页 |
·林业GIS 应用现状 | 第54-55页 |
·F-STAR 林场GIS 应用系统介绍 | 第55-57页 |
·系统简介 | 第55页 |
·系统开发原则 | 第55-56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56页 |
·系统主要业务模块 | 第56-57页 |
·F-STAR 林场GIS 应用系统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57页 |
·技术方案与建模工具 | 第57-60页 |
·方案 | 第57-58页 |
·技术路线 | 第58-59页 |
·建模工具 | 第59-60页 |
5 F-Star 林场GIS 应用系统特征模型的定制 | 第60-83页 |
·林业GIS 应用开发领域建模 | 第60-80页 |
·领域边界模型的建立 | 第60-65页 |
·领域信息源的识别与确定 | 第65-66页 |
·建立领域术语字典 | 第66-71页 |
·原有样本应用系统需求的整理 | 第71-72页 |
·原有样本应用系统需求关系识别 | 第72-77页 |
·建立林业GIS 应用领域模型 | 第77-80页 |
·F-STAR林场GIS 应用系统特征模型的定制 | 第80-83页 |
·定制方法与步骤 | 第80-81页 |
·基于领域特征模型进行需求分析 | 第81页 |
·特定应用框架的定制与检验 | 第81-83页 |
6 F-Star 林场GIS 应用系统的实现 | 第83-103页 |
·实现的方法与步骤 | 第83-85页 |
·F-Star 林场GIS 应用系统特征模型到概念构件的的映射 | 第83-84页 |
·基于组件GIS 的F-Star 林场GIS 应用系统对象模型的建立 | 第84-85页 |
·部分业务功能的关键算法与原理 | 第85-88页 |
·F-STAR林场GIS 应用系统的实现的功能 | 第88-103页 |
·基础功能 | 第88-94页 |
·业务功能 | 第94-103页 |
7 结语 | 第103-105页 |
·创新点 | 第103页 |
·结果 | 第10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03-105页 |
·结论 | 第103-104页 |
·讨论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
个人简介 | 第110-111页 |
导师简介 | 第111-112页 |
硕士期间获得成果清单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