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序言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研究方法和结构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结构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析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11-12页 |
2 独立董事概念及理论根源 | 第12-15页 |
·独立董事概念 | 第12-14页 |
·什么是独立董事 | 第12页 |
·“独立性”含义 | 第12-14页 |
·独立董事理论根源 | 第14-15页 |
·代理风险理论 | 第14页 |
·董事会职能分化理论 | 第14-15页 |
3 国外独立董事制度介绍 | 第15-18页 |
·美国独立董事制度介绍 | 第15-16页 |
·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背景 | 第15页 |
·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 | 第15页 |
·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 | 第15-16页 |
·对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评价 | 第16页 |
·日本独立董事制度制度介绍 | 第16-17页 |
·日本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 | 第16-17页 |
·对日本独立董事制度的评价 | 第17页 |
·国外独立董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17-18页 |
4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 | 第18-33页 |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背景 | 第18-19页 |
·股东大会“形骸化” | 第18页 |
·董事会缺乏独立性 | 第18页 |
·监事会虚置 | 第18-19页 |
·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有利于提高董事会独立公正性 | 第19页 |
·有利于形成董事会内部制衡 | 第19-20页 |
·有利于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 | 第20页 |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现状 | 第20-25页 |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过程 | 第20-21页 |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执行效果 | 第21-25页 |
·独立董事人数比例构成 | 第22页 |
·独立董事的来源 | 第22页 |
·独立董事的提名方式 | 第22-23页 |
·独立董事重大事项行权情况 | 第23页 |
·独立董事特别职权行使情况 | 第23-24页 |
·独立董事的退出比例 | 第24-25页 |
·我国独立董事发展存在的障碍 | 第25-33页 |
·缺乏法律支撑 | 第25页 |
·“一股独大”导致独立性丧失 | 第25-26页 |
·与监事会职能重叠 | 第26-27页 |
·独立董事中综合人才匮乏 | 第27-28页 |
·独立董事行权环境有待改善 | 第28-31页 |
·独立董事的知情权难保证 | 第28-29页 |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处于弱势 | 第29-30页 |
·独立董事缺乏发挥作用的操作平台 | 第30-31页 |
·独立董事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 第31-33页 |
·独立董事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 第31页 |
·独立董事的责任机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独立董事职务责任保险执行不佳 | 第32-33页 |
5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33-40页 |
·从制度上强化独立董事的运作机制 | 第33页 |
·完善独立董事的选拔机制 | 第33-35页 |
·协调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功能 | 第35页 |
·建立独立董事的自律组织 | 第35-36页 |
·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行权机制 | 第36-38页 |
·充分保证独立董事知情权 | 第36页 |
·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 | 第36-37页 |
·强制设立独立董事为主的专门委员会 | 第37-38页 |
·形成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38-40页 |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38页 |
·明确独立董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 第38-39页 |
·推行独立董事责任保险 | 第39-40页 |
6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详细摘要 | 第44-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