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32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6页 |
·生命科学研究中物理学方法和技术的重要性 | 第13-15页 |
·单个活细胞实时检测的重要性、特点和要求 | 第15-16页 |
·活细胞荧光显微成像研究进展 | 第16-30页 |
·荧光显微成像研究进展及其活细胞应用 | 第16-29页 |
·活细胞荧光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论文工作目标与任务 | 第30-32页 |
第2章 多功能高灵敏实时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的搭建 | 第32-69页 |
·本章引论 | 第32-33页 |
·基于像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的实时荧光显微成像系统 | 第33-37页 |
·实时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的组成 | 第33-35页 |
·实时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的性能特点 | 第35-37页 |
·全内反射荧光成像技术 | 第37-43页 |
·全内反射荧光成像原理 | 第38-40页 |
·全内反射荧光成像功能的实现 | 第40-43页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成像方法 | 第43-51页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 | 第43-45页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成像功能的实现 | 第45-51页 |
·成像系统功能的进一步扩展 | 第51-64页 |
·基于荧光比率法的定量实时检测 | 第51-53页 |
·双激发单发射荧光比率 | 第52页 |
·单激发双发射荧光比率 | 第52-53页 |
·基于荧光探针双标记的多参数实时检测 | 第53-60页 |
·双标记双通道荧光成像 | 第54-57页 |
·双标记三通道荧光成像 | 第57-60页 |
·荧光与微分干涉相差信号的同时实时检测 | 第60-62页 |
·三维层切成像技术 | 第62-64页 |
·活细胞实时观察平台 | 第64-67页 |
·搭建活细胞实时观察平台的目的 | 第65页 |
·活细胞实时观察平台的组成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3章 胸腺细胞凋亡的单细胞实时研究 | 第69-106页 |
·本章引论 | 第69-71页 |
·单个活细胞凋亡启动过程的实时成像 | 第71-83页 |
·实验方法 | 第71-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3页 |
·亚硝基谷胱甘肽诱导胸腺细胞凋亡时细胞内的实时变化 | 第83-104页 |
·凋亡与细胞内pH 值变化 | 第83-94页 |
·实验方法Ⅰ:单标记比率法 | 第84-85页 |
·结果与讨论Ⅰ | 第85-89页 |
·实验方法Ⅱ:双标记三通道 | 第89-91页 |
·结果与讨论Ⅱ | 第91-94页 |
·凋亡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 | 第94-101页 |
·实验方法 | 第95-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1页 |
·凋亡与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 | 第101-104页 |
·实验方法 | 第101-10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4章 生物单分子成像基础研究 | 第106-127页 |
·本章引论 | 第106-107页 |
·单个DNA 分子的全内反射荧光成像 | 第107-113页 |
·实验方法 | 第108-10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3页 |
·单粒子布朗运动的三维追踪和轨迹分析 | 第113-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114-11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6-122页 |
·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成像 | 第122-125页 |
·实验方法 | 第122-1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4-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5章 总结 | 第127-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9-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