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工程菌G033A发酵代谢及增效物质回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绪论第13-32页
 1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发展第13-24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分类及杀虫活性第13-21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工程菌(重组苏云金芽胞杆菌)第21-24页
 2 苏云金芽胞杆菌产业化第24-30页
   ·苏云金芽胞杆胞的菌种分离和保藏第25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培养基筛选第25-26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第26-28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液后处理工艺和产品剂型第28-29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制剂标准化第29-30页
 3.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第30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0-32页
第一章 苏云金芽胞杆菌菌种多样性第32-4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3-34页
   ·菌种及来源第33页
   ·培养基第33页
   ·菌种的基因类型鉴别(PCR-RFLP)第33页
   ·伴胞晶体显微形态观察第33-34页
   ·原粉的制备第34页
   ·伴孢晶体含量测定第34页
   ·生物测定第34页
 2. 结果与讨论第34-38页
   ·活性菌株基因型及伴胞晶体形态多样性第34-36页
   ·生物测定结果第36-38页
 3. 小结第38-39页
 4. 讨论第39-40页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BT 工程菌G033A 发酵培养基第40-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菌种第41页
   ·摇瓶发酵第41页
   ·生物效价(potency)测定第41页
   ·氨基酸分析第41-42页
   ·响应面实验设计第42-44页
   ·统计分析软件第44页
 2. 结果与讨论第44-54页
   ·氮源选择第44-47页
   ·部分因子设计试验结果第47-49页
   ·最陡坡试验试验结果第49页
   ·中心组合设计试验结果及响应面模拟第49-53页
   ·验证试验第53-54页
 3. 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BT 工程菌G033A 发酵代谢研究第55-7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8页
   ·试验菌株第55页
   ·溶解氧测定第55页
   ·pH 测定第55-56页
   ·临界氧测定第56页
   ·体积溶氧系数KLa 和氧传递速率ORT 的测定第56页
   ·总糖、还原糖测定第56页
   ·氨基氮测定第56页
   ·OD600 值测定第56页
   ·芽胞数测定方法第56页
   ·晶体蛋白含量测定第56页
   ·生物效价测定第56-57页
   ·显微形态观察第57页
   ·糖化酶活测定方法第57页
   ·蛋白酶活测定方法第57页
   ·增效倍数测定方法第57页
   ·实验发酵罐分批发酵条件第57-58页
   ·实验发酵罐补料发酵条件第58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8-72页
   ·分批发酵过程研究第58-62页
   ·影响工程菌G033A 发酵溶氧的因素第62-64页
   ·补料分批发酵过程研究第64-71页
   ·工程菌G033A 分批发酵工艺与补料发酵工艺比较第71-72页
 3. 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BT 工程菌G033A 增效物质回收工艺研究第73-8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77页
   ·BtG033A 菌株上清液中的增效物质回收工艺第74-75页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第75-76页
   ·管碟法测定增效物质含量第76页
   ·生物效价测定第76页
   ·物料含固测定第76页
   ·COD 值测定第76-77页
   ·pH 值测定第77页
   ·离交工艺增效物质粉的稳定性实验第77页
 2 结果与讨论第77-87页
   ·不同回收工艺的结果与分析第77-80页
   ·增效物质回收离交工艺第80-86页
   ·离交工艺制备增效物质粉的稳定性初步研究与应用第86-87页
 3 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作者简历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哲学引论
下一篇:论美国行政部门的反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