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国外关于时间管理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国内关于时间管理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的研究综述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 ·比较分析法 | 第16页 |
| ·调查分析法 | 第16页 |
| ·多学科交叉法 | 第16-17页 |
| ·统计分析法 | 第17-18页 |
| 2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5页 |
| ·时间的概述 | 第18-19页 |
| ·时间的概念 | 第18页 |
| ·时间的特性 | 第18页 |
| ·时间价值观 | 第18-19页 |
| ·时间管理的概述 | 第19-21页 |
| ·时间管理的概念 | 第19-20页 |
| ·时间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 ·时间管理倾向的概述 | 第21页 |
| ·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 | 第21页 |
| ·时间管理倾向的测量工具 | 第21页 |
| ·时间管理行为的概念 | 第21-22页 |
|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的概念 | 第22页 |
| ·理论支撑 | 第22-25页 |
| ·目标管理理论 | 第22页 |
| ·成就需要理论 | 第22-23页 |
| ·自我管理理论 | 第23页 |
|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第23-25页 |
| 3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5-43页 |
| ·调查的设计 | 第25页 |
| ·调查目的 | 第25页 |
| ·调查对象 | 第25页 |
| ·调查工具 | 第25页 |
| ·调查的实施 | 第25-26页 |
|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26-40页 |
|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情况 | 第26-32页 |
|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的情况 | 第32-40页 |
|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影响因素的归纳分析 | 第40-43页 |
| ·同辈群体因素 | 第40页 |
| ·自身因素 | 第40-41页 |
| ·家庭因素 | 第41页 |
| ·书刊等传媒因素 | 第41-42页 |
| ·学校因素 | 第42页 |
| ·社会文化环境 | 第42-43页 |
| 4 促进高职学生有效进行时间管理的对策 | 第43-60页 |
| ·学校职能部门 | 第43-49页 |
| ·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 第43-47页 |
| ·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在校生活 | 第47页 |
| ·加强就业指导 | 第47-49页 |
| ·教师层面 | 第49-51页 |
| ·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和时间管理培训 | 第49-50页 |
| ·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 第50-51页 |
|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 第51页 |
| ·社会层面 | 第51-53页 |
| ·大力推广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 | 第51-52页 |
|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供服务 | 第52页 |
| ·建立健全高职教育的体制与机制 | 第52-53页 |
| ·学生自身层面 | 第53-60页 |
| ·树立正确的时间价值观 | 第53页 |
| ·掌握时间管理策略与方法 | 第53-58页 |
| ·培养健康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 第58-60页 |
| 5 结语 | 第60-62页 |
|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第60页 |
|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1 黄希庭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 第67-69页 |
| 附录2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行为调查问卷》 | 第69-71页 |
|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