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基于GIS的三维可视化现状 | 第9-10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简介 | 第10-13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第10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历史及现状 | 第10-11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三维可视化建模开发技术 | 第13-14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 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方法 | 第15-20页 |
·GIS常用的开发模式 | 第15-18页 |
·独立二次开发 | 第15页 |
·单纯二次开发 | 第15-16页 |
·集成二次开发 | 第16-18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组件ArcObjects | 第18-19页 |
·ArcGIS简介 | 第18页 |
·ArcObjects简介 | 第18-19页 |
·在ArcGIS的基础上开发方法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三维地形建模 | 第20-32页 |
·地形数据模型DTM与DEM | 第20-23页 |
·数字地形模型的含义 | 第20-21页 |
·数字高程模型的含义 | 第21页 |
·DEM表面建模的各种方法 | 第21-22页 |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分类 | 第22-23页 |
·数字地形建模方法 | 第23-29页 |
·用TIN法构建三维地形 | 第23-26页 |
·用Grid法构建三维地形 | 第26-28页 |
·格网型DEM与TIN型DEM的比较 | 第28-29页 |
·模型应用 | 第29-31页 |
·空间线长度 | 第29页 |
·空间地形分析 | 第29页 |
·谷脊特征分析 | 第29-30页 |
·等高线分析 | 第30页 |
·剖面分析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可视化理论和方法 | 第32-40页 |
·三维图象显示的基本原理 | 第32-36页 |
·坐标系 | 第32页 |
·坐标的基本三维变换 | 第32-33页 |
·投影变换原理 | 第33-36页 |
·光照与纹理 | 第36-38页 |
·光照模型 | 第36-37页 |
·纹理图象的分类 | 第37页 |
·获取纹理图象的基本途径 | 第37-38页 |
·纹理映射 | 第38页 |
·ArcGIS中三维可视化方法简介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0-54页 |
·VisualC++6.0概述 | 第40-41页 |
·AreObjects中的MapControl与Scene Viewer Control控件 | 第41-42页 |
·MapControl控件及相关类与接口 | 第41页 |
·Scene ViewerControl控件及相关类与接口 | 第41-42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42-43页 |
·ArcObjects结合VC++开发的具体过程 | 第43-44页 |
·VC++环境配置 | 第43-44页 |
·MapControl控件的开发过程 | 第44页 |
·Scene ViewerControl控件的开发过程 | 第44页 |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及设计 | 第44-51页 |
·加载DEM数据模块 | 第45-49页 |
·叠加纹理数据模块 | 第49-51页 |
·系统运行结果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