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烃源岩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1.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2.勘探成果及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3.工作思路和应用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地质概况 | 第11-18页 |
·地层发育及分布 | 第11-12页 |
·构造特征及发育 | 第12-13页 |
·构造格局及区划 | 第12-13页 |
·构造运动基本特征 | 第13页 |
·区域构造发育基本特点 | 第13页 |
·滨北地区沉积特征 | 第13-18页 |
·层序地层格架及特征 | 第13-16页 |
·沉积体系类型 | 第16页 |
·沉积相的分布和演化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烃源岩定性评价 | 第18-25页 |
·滨北地区暗色泥岩发育和分布 | 第18-19页 |
·源岩的地化特征 | 第19-23页 |
·有机质丰度 | 第19-22页 |
·有机质类型 | 第22-23页 |
·源岩的有机质成熟度 | 第23页 |
·生排烃门限的确定 | 第23-25页 |
第三章烃源岩定量评价 | 第25-60页 |
·实验方法、条件及实验样品 | 第25-28页 |
·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标定 | 第28-33页 |
·化学动力学模型标定结果及初步分析 | 第33-38页 |
·化学动力学法评价源岩的生排烃史及生排烃量 | 第38-45页 |
·源岩有机质原始丰度及生烃潜力的恢复 | 第45-55页 |
·主要二级构造带生排烃量定量评价 | 第55-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滨北地区烃源岩评价(附图册) | 第67-100页 |
详细摘要 | 第100-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