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透皮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5页 |
·中药质量标准概述 | 第13-20页 |
·中药质量标准的定义 | 第13页 |
·中药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 | 第13页 |
·中药质量标准制订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要求 | 第15-16页 |
·中药质量标准中采用的分析技术 | 第16-20页 |
·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 第20页 |
·中药透皮剂的研究概况 | 第20-23页 |
·中药透皮剂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 第21页 |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 | 第21-22页 |
·中药透皮吸收实验研究及装置 | 第22-23页 |
·中药透皮剂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5页 |
·试验材料 | 第25-28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5页 |
·试验动物 | 第25页 |
·薄层板与溶液的制备 | 第25-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5页 |
·中药透皮剂的性状 | 第28页 |
·中药透皮剂的薄层鉴别 | 第28-29页 |
·中药透皮剂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 | 第29-32页 |
·中药透皮剂的检查 | 第32-34页 |
·中药透皮剂的贮藏 | 第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0页 |
·中药透皮剂的性状 | 第35页 |
·中药透皮剂中3 味中药的定性鉴别 | 第35页 |
·黄芩苷的薄层鉴别结果 | 第35页 |
·咖啡酸的薄层鉴别结果 | 第35页 |
·连翘苷的薄层鉴别结果 | 第35页 |
·中药透皮剂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 | 第35-43页 |
·黄芩苷和连翘苷含量的测定 | 第35-41页 |
·氮酮含量的测定 | 第41-43页 |
·中药透皮剂的检查 | 第43-45页 |
·透皮量测定结果 | 第43-44页 |
·乳化稳定性测定结果 | 第44页 |
·装量差异测定结果 | 第44页 |
·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 | 第44-45页 |
·重金属和砷盐检查结果 | 第45页 |
·中药透皮剂的稳定性试验 | 第45-50页 |
·加速试验结果 | 第45-47页 |
·长期试验结果 | 第47-50页 |
4 讨论 | 第50-57页 |
·中药透皮剂质量标准研究的意义 | 第50页 |
·中药透皮剂性状的研究 | 第50页 |
·中药透皮剂定性鉴别的研究 | 第50-51页 |
·中药透皮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 | 第51-53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波长的选择 | 第52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选择 | 第52页 |
·样品处理方法的确定 | 第52-53页 |
·透皮剂中氮酮含量测定的研究 | 第53页 |
·中药透皮制剂检查项目的研究 | 第53页 |
·中药透皮剂稳定性的研究 | 第53-54页 |
·中药透皮剂中的各药材的现代研究 | 第54-57页 |
·黄芩 | 第54-55页 |
·蒲公英 | 第55页 |
·连翘 | 第55-56页 |
·金银花 | 第56-57页 |
5 中药透皮剂质量标准草案 | 第57-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