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精神对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本土化影响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 图版目录 | 第9-10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1 写意精神与表现主义 | 第13-24页 |
| ·写意精神的阐释 | 第13-17页 |
| ·写意的精神内涵 | 第14-16页 |
| ·写意的艺术观念 | 第16-17页 |
| ·表现主义的阐释 | 第17-20页 |
| ·表现主义的内涵 | 第18-19页 |
| ·表现主义的艺术观念 | 第19-20页 |
| ·写意精神与表现主义的联系 | 第20-24页 |
| ·二者的相通性 | 第20-22页 |
| ·前者对于后者的补充性 | 第22-24页 |
| 2 写意精神与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 | 第24-40页 |
| ·表现主义油画家的个案观察 | 第25-34页 |
| ·周春芽的“中国式”表现主义 | 第25-28页 |
| ·葛震的“超写意”油画 | 第28-31页 |
| ·王玉平作品中的写意因素 | 第31-34页 |
| ·表现性油画中的写意精神 | 第34-40页 |
| ·吴冠中的写意油画 | 第34-37页 |
| ·洪凌的“意象山水” | 第37-40页 |
| 3 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本土化 | 第40-50页 |
| ·表现主义油画具有本土性 | 第40-41页 |
| ·写意精神与当代表现主义油画的本土化 | 第41-46页 |
| ·写意精神的吸收与融合 | 第42-44页 |
| ·怎样吸收与融合写意精神 | 第44-46页 |
| ·“写意式”表现主义的意义 | 第46-50页 |
| ·绘画史的新发展 | 第46-47页 |
|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具有新的生命力 | 第47-48页 |
| ·引起中西融合的新思考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2页 |
| 参考书目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