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饱和软粘土流变效应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前言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列车振动荷载研究的发展和现状第13-15页
     ·循环荷载作用下粘土动力特性研究的发展和现状第15-18页
     ·粘土流变特性研究的发展和现状第18-20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第20-22页
第2章 地铁行车荷载下隧道周围饱和软粘土的动力响应第22-31页
   ·引言第22页
   ·动力响应研究的现场试验设计第22-24页
     ·试验场地选址第22页
     ·试验仪器选取第22-23页
     ·仪器埋设以及地层分布第23-24页
   ·试验成果整理与分析第24-29页
     ·土体响应频率第24-27页
     ·不同深度土体的动力响应规律第27-28页
     ·水平偏离地铁隧道轴线方向土体的动力响应衰减规律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地铁行车荷载下隧道周围饱和软粘土的循环蠕变第31-50页
   ·引言第31页
   ·循环蠕变研究的室内试验设计第31-36页
     ·试验仪器第32-33页
     ·试验土样第33-35页
     ·试验方案第35页
     ·试验步骤第35-36页
   ·饱和软粘土循环蠕变的构成第36-42页
     ·土体的循环蠕变特征曲线第37-38页
     ·典型加载阶段土体的循环蠕变分析第38-41页
     ·土体循环蠕变的构成规律第41-42页
   ·饱和软粘土可逆弹性应变的变化第42-45页
     ·不同应力水平下土体可逆弹性应变的变化规律第42-44页
     ·荷载振动频率对土体可逆弹性应变的影响第44-45页
   ·饱和软粘土累积塑性应变的发展第45-47页
     ·土体的临界循环应力比第45-47页
     ·荷载振动频率对土体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第47页
   ·饱和软粘土残余孔隙水压力的发展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地铁行车荷载下隧道周围饱和软粘土的长期流变第50-78页
   ·引言第50-51页
   ·长期流变研究的室内试验设计第51-54页
     ·试验仪器第51页
     ·试验土样第51页
     ·试验方案第51-53页
     ·试验步骤第53-54页
   ·不排水循环加载下土体累积塑性应变的发展规律第54-65页
     ·不同应力水平下土体累积塑性应变与荷载振动次数的变化关系第55-58页
     ·不同荷载振动频率下土体累积塑性应变与振动次数的变化关系第58-61页
     ·荷载振动频率对土体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第61-63页
     ·应力水平对土体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第63-65页
   ·不排水循环加载下土体残余孔隙水压力的发展规律第65-70页
     ·不同应力水平下土体残余孔隙水压力与荷载振动次数的变化关系第65-68页
     ·不同荷载振动频率下土体残余孔隙水压力与振动次数的变化关系第68-70页
   ·受荷土样再固结后的Cu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第70-72页
   ·循环加载排水状态对土体特性的影响规律第72-77页
     ·排水状态下土体特性的发展规律第72-74页
     ·排水状态与不排水状态下土体特性的对比规律第74-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地铁行车荷载下隧道周围饱和软粘土的微观结构第78-87页
   ·引言第78页
   ·土体微观结构的研究现状第78-79页
   ·微观结构研究的室内试验设计第79-81页
     ·试验仪器第79-80页
     ·试验土样第80页
     ·试验方案第80页
     ·试验步骤第80-81页
   ·原状土微观结构的定性分析第81-83页
   ·受荷土微观结构的对比分析第83-86页
     ·受荷土微观结构的变化第83-84页
     ·不同荷载条件下土体微观结构的对比第84-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7-90页
   ·结论第87-89页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95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达目标距离像的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自适应干扰置零与波束形成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