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管理系统互联模型的研究与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电信管理网(TMN)概述 | 第11-26页 |
| ·电信网络管理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 ·电信网络管理的目标和现状 | 第13-15页 |
| ·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 | 第13-14页 |
| ·国内电信网络管理的现状 | 第14-15页 |
| ·基于TMN的网络管理系统 | 第15-24页 |
| ·TMN的结构 | 第17-21页 |
| ·TMN的管理功能 | 第21-24页 |
| ·TMN标准中的接口简述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电信网络管理系统互联的现状与问题 | 第26-34页 |
| ·国内专业网管建设现状 | 第26-30页 |
| ·本地网管 | 第26-27页 |
| ·长途网管 | 第27-28页 |
| ·七号信令网管 | 第28-29页 |
| ·资源管理网管 | 第29-30页 |
| ·网管系统互联需求分析 | 第30-31页 |
| ·网络统一管理的需求 | 第30-31页 |
| ·专业网管互联的需求 | 第31页 |
| ·现存的问题总结 | 第31-33页 |
| ·接口标准化的问题 | 第31-33页 |
| ·运营商与厂商之间的问题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互联模型的研究与设计 | 第34-48页 |
| ·互联数据分析 | 第35-39页 |
| ·互联数据的分类方法 | 第35页 |
| ·性能管理数据类 | 第35-37页 |
| ·故障管理数据类 | 第37-38页 |
| ·配置管理数据类 | 第38-39页 |
| ·互联模型的设计 | 第39-42页 |
| ·通信协议适配层 | 第40页 |
| ·管理信息适配层 | 第40-41页 |
| ·应用服务适配层 | 第41-42页 |
| ·互联模型的实现方式 | 第42-44页 |
| ·对称代理方式 | 第42-43页 |
| ·单一代理方式 | 第43-44页 |
| ·两种实现方式的比较 | 第44页 |
| ·互联模型的数据同步方式 | 第44-46页 |
| ·订制交互方式 | 第44-45页 |
| ·提取交互方式 | 第45-46页 |
| ·互联模型的通信协议适配方案 | 第46-47页 |
| ·TCP/IP方式 | 第46-47页 |
| ·中间件方式 | 第47页 |
| ·文件方式 | 第47页 |
| ·数据库方式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互联模型的实现 | 第48-61页 |
| ·需求分析 | 第48-54页 |
| ·本地网管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接口 | 第48-50页 |
| ·本地网管与长途网管的接口 | 第50-52页 |
| ·本地网管与七号信令网管的接口 | 第52-54页 |
| ·互联系统实现方式的选择 | 第54-55页 |
| ·通信协议适配层的实现 | 第55-56页 |
| ·管理信息适配层的实现 | 第56-59页 |
| ·资源配置信息适配 | 第56-58页 |
| ·告警数据适配 | 第58-59页 |
| ·话务数据适配 | 第59页 |
| ·应用服务适配层的实现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