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简介 | 第11-16页 |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重要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抗生素分析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毛细管电泳各种浓缩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荧光分光光度法在药物测定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常见的荧光增敏方法 | 第16-17页 |
·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及阿苯哒唑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喹诺酮类药物简介及其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阿苯哒唑简介及其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2、在线推扫富集法测定鸡肉中残留诺氟沙星 | 第19-29页 |
·试验部分 | 第19-20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9-20页 |
·电泳条件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7页 |
·分离电压的选择 | 第21页 |
·缓冲溶液种类及浓度对峰高的影响 | 第21-22页 |
·缓冲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的选择 | 第22-23页 |
·进样量的选择 | 第23-24页 |
·缓冲溶液 pH 值的选择 | 第24页 |
·缓冲溶液中甲醇浓度的选择 | 第24-25页 |
·样品中甲醇含量的确定 | 第25页 |
·蛋白沉淀方法的确定 | 第25-26页 |
·萃取 pH 值的确定 | 第26页 |
·校正曲线、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26页 |
·峰值浓度的富集倍数 | 第26页 |
·实际样品的分析 | 第26页 |
·回收率的测定 | 第26-27页 |
·结论 | 第27-29页 |
3 胶束增敏荧光法同时测定牛乳中的残留依诺沙星和左氧沙星 | 第29-36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背景校正波长的选择 | 第30-31页 |
·增敏剂的选择 | 第31页 |
·溶液 pH 值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SDS 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精密度 | 第33页 |
·共存物质的干扰 | 第33-34页 |
·样品分析 | 第34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4 胶束增敏法测定牛奶中阿苯哒唑残留量 | 第36-43页 |
·试验部分 | 第36-3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6-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页 |
·仪器测定条件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表面活性剂种类对阿苯哒唑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溶液 pH 值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SDS 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蛋白沉淀剂的确定 | 第40页 |
·蛋白离心分离时机的确定 | 第40页 |
·有机萃取溶剂的选择 | 第40页 |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精密度 | 第40-41页 |
·共存物质的干扰 | 第41页 |
·样品分析 | 第41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5页 |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