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绪论 | 第15-27页 |
一、选题的缘起及其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一) 选题的缘起 | 第15-18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8-1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9-23页 |
三、本文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四、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25-26页 |
五、本文的特色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第一章 我国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基本条件和影响要素 | 第27-44页 |
一、我国工商执法权威的基本含义 | 第27-34页 |
(一) 行政执法的内涵界定 | 第27-28页 |
(二) 工商执法的语义分析 | 第28-29页 |
(三) 权威概念诠释 | 第29-32页 |
(四) 执法权威的意义阐释 | 第32-33页 |
(五) 工商执法权威的内涵 | 第33-34页 |
二、我国工商执法权威的生成条件 | 第34-39页 |
(一) 工商执法的独立性 | 第35-36页 |
(二) 工商执法人员的魅力性 | 第36页 |
(三) 工商执法的公正性 | 第36-38页 |
(四) 工商执法决定的执行性 | 第38-39页 |
三、我国工商执法权威的影响要素 | 第39-44页 |
(一) 工商执法人员 | 第39-40页 |
(二) 工商执法程序 | 第40-42页 |
(三) 工商执法结果 | 第42-44页 |
第二章 我国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44-56页 |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 第44-45页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第45-47页 |
三、行政法治理论 | 第47-49页 |
四、公共服务行政理论 | 第49-51页 |
五、社会控制理论 | 第51-54页 |
(一) 社会控制的含义 | 第52页 |
(二) 社会控制的必要性 | 第52-53页 |
(三)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 第53-54页 |
(四) 构建工商执法权威是实现社会控制的方式方法,是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保证 | 第54页 |
六、工商行政管理学理论 | 第54-56页 |
第三章 我国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现实必然性 | 第56-84页 |
一、工商执法权威构建是我国工商执法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56-65页 |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商执法职能演变的历程 | 第56-60页 |
(二) 我国工商执法权威建设的特点 | 第60-65页 |
二、工商执法权威构建是改变我国工商执法现状的迫切需要 | 第65-79页 |
(一) 我国加强工商执法权威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 第65-67页 |
(二) 我国工商执法权威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67-70页 |
(三) 我国工商执法权威虚弱的原因透视 | 第70-79页 |
三、工商执法权威构建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 第79-82页 |
(一) 法治国家的含义 | 第79-80页 |
(二) 法治国家与国家权威的构建 | 第80页 |
(三) 构建工商执法权威是依法治国和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尊严的需要 | 第80-82页 |
四、工商执法权威构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 | 第82-84页 |
第四章 我国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他山之石 | 第84-93页 |
一、部分发达国家市场监管执法体制举要 | 第84-90页 |
(一) 美国的市场监管执法 | 第84-86页 |
(二) 德国的市场监管执法 | 第86-88页 |
(三) 日本的市场监管执法 | 第88-90页 |
二、发达国家市场监管执法的经验 | 第90-91页 |
(一) 完善的监管法规体系 | 第90页 |
(二) 独立权威的执法机构 | 第90-91页 |
(三) 社会监督起到强烈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 第91页 |
三、发达国家市场监管执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91-93页 |
(一) 必须明确市场主管的法律地位,树立大工商行政管理观念 | 第91页 |
(二) 务必重视和强化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 | 第91-92页 |
(三) 充分利用国际组织的规范,调整我国的法律规范,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 第92-93页 |
第五章 我国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评价体系 | 第93-104页 |
一、我国工商执法权威评价体系的内涵 | 第93-94页 |
二、我国工商执法权威评价的必要性 | 第94-96页 |
(一) 是工商执法工作走向规范化的基本参照 | 第94页 |
(二) 是实现工商执法终极目标的现实要求 | 第94-95页 |
(三) 是认识和改进自身执法状况的需要 | 第95-96页 |
三、我国工商执法权威评价的标准和内容 | 第96页 |
四、我国工商执法权威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96-99页 |
五、我国工商执法权威评价体系的指标要素 | 第99-102页 |
(一) 工商执法权威评价指标体系的含义 | 第99-100页 |
(二) 设计指标体系的意义 | 第100页 |
(三) 工商执法权威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 第100-102页 |
六、我国工商执法权威评价的实施 | 第102-104页 |
第六章 我国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目标模式 | 第104-112页 |
一、我国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基本目标 | 第104-106页 |
(一) 独立性 | 第104-105页 |
(二) 彻底性 | 第105页 |
(三) 公正性 | 第105页 |
(四) 群众性 | 第105-106页 |
(五) 执行性 | 第106页 |
二、我国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具体模式 | 第106-112页 |
(一) 中国先进发达地区的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模式 | 第106-108页 |
(二) 江西省南昌市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模式 | 第108-112页 |
第七章 我国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基本路径 | 第112-127页 |
一、推进工商法制建设: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基础 | 第112-115页 |
二、完善工商机关组织机构体制: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载体 | 第115-117页 |
三、创新工商执法监管机制: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制度基石 | 第117-121页 |
四、提升工商执法人员素质: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根本 | 第121-124页 |
五、构筑工商执法监督制约体系:工商执法权威构建的保证 | 第124-127页 |
结语 | 第127-12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28-133页 |
后记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