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21页 |
·纤溶酶的研究概况 | 第8-18页 |
·血栓的形成及溶栓机制 | 第9-10页 |
·纳豆和纳豆激酶 | 第10-11页 |
·豆豉和豆豉纤溶酶 | 第11页 |
·纳豆激酶与豆豉纤溶酶的理化特性及酶学特性 | 第11-12页 |
·纳豆激酶与豆豉溶栓酶的溶栓活性及作用机制 | 第12-13页 |
·纳豆激酶与豆豉纤溶酶的分子结构 | 第13-15页 |
·纳豆激酶与豆豉溶栓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5-16页 |
·纤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展望 | 第17-18页 |
·酿酒酵母 | 第18-19页 |
·酿酒酵母的发展 | 第18页 |
·酿酒酵母的表达系统 | 第18-19页 |
·酿酒酵母菌的质粒-pYES2 | 第19页 |
·应用及前景 | 第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2 豆豉纤溶酶产生菌的分离及分类鉴定 | 第21-36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豆豉、载体与菌株 | 第21页 |
·工具酶和试剂 | 第21页 |
·仪器 | 第21页 |
·试剂配制 | 第21-22页 |
·方法 | 第22-29页 |
·豆豉纤溶酶产生菌的筛选 | 第22-23页 |
·菌种的分类鉴定 | 第23-26页 |
·16S rDNA基因的制备 | 第26-27页 |
·16S rDNA基因的克隆 | 第27-29页 |
·重组质粒的核苷酸序列测定 | 第29页 |
·结果 | 第29-34页 |
·豆豉纤溶酶产生菌的筛选 | 第29页 |
·菌种鉴定 | 第29-31页 |
·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 第31页 |
·重组克隆载体的鉴定 | 第31-32页 |
·16S rDNA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32-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3 豆豉纤溶酶(DFE)基因的克隆 | 第36-47页 |
·材料 | 第36-37页 |
·载体与菌株 | 第36页 |
·工具酶与试剂 | 第36页 |
·仪器 | 第36页 |
·试剂配制 | 第36-37页 |
·方法 | 第37-40页 |
·豆豉纤溶酶(DFE)基因的制备 | 第37-38页 |
·重组克隆载体pYES2-DFE的构建 | 第38-39页 |
·重组克隆载体pYES2-DFE的克隆 | 第39-40页 |
·重组质粒的核苷酸序列测定 | 第40页 |
·结果 | 第40-45页 |
·豆豉纤溶酶(DFE)基因的扩增 | 第40页 |
·重组克隆载体的鉴定 | 第40-41页 |
·豆豉纤溶酶(DFE)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41-45页 |
·讨论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4 豆豉纤溶酶(DFE)基因的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 第47-53页 |
·材料 | 第47-48页 |
·菌株与载体 | 第47页 |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仪器 | 第47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7-48页 |
·培养基成分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51页 |
·重组质粒在酿酒酵母中的克隆 | 第48-49页 |
·重组质粒在酿酒酵母H158中的诱导表达 | 第49-51页 |
·结果 | 第51-52页 |
·酵母转化子的鉴定 | 第51页 |
·重组菌的诱导表达及纤溶活性测定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