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缩略语对照表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33页 |
·缬草属植物的研究 | 第14-17页 |
·缬草属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4-16页 |
·缬草属类药理学的研究 | 第16-17页 |
·黑水缬草的研究 | 第17-19页 |
·对老年痴呆的研究 | 第19-22页 |
·老年痴呆模型的建立 | 第22-25页 |
·相关化合物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25-33页 |
·木脂素类化合物 | 第25-28页 |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 第28-33页 |
第2章 黑水缬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33-104页 |
·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 | 第33-35页 |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5-98页 |
·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的鉴定 | 第35-54页 |
·化合物1的结构鉴定 | 第35-37页 |
·化合物2的结构鉴定 | 第37-40页 |
·化合物3的结构鉴定 | 第40-42页 |
·化合物4的结构鉴定 | 第42-45页 |
·化合物5的结构鉴定 | 第45-47页 |
·化合物6的结构鉴定 | 第47-49页 |
·化合物7的结构鉴定 | 第49-51页 |
·化合物8的结构鉴定 | 第51-54页 |
·单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的鉴定 | 第54-66页 |
·化合物9的结构鉴定 | 第54-56页 |
·化合物10的结构鉴定 | 第56-59页 |
·化合物11的结构鉴定 | 第59-61页 |
·化合物12的结构鉴定 | 第61-64页 |
·化合物13的结构鉴定 | 第64-66页 |
·芳基萘型木脂素类化合物的鉴定 | 第66-68页 |
·化合物14的结构鉴定 | 第66-68页 |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鉴定 | 第68-72页 |
·化合物15的结构鉴定 | 第68-70页 |
·化合物16的结构鉴定 | 第70-72页 |
·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鉴定 | 第72-88页 |
·化合物17的结构鉴定 | 第72-75页 |
·化合物18的结构鉴定 | 第75-79页 |
·化合物19的结构鉴定 | 第79-81页 |
·化合物20的结构鉴定 | 第81-83页 |
·化合物21的结构鉴定 | 第83-86页 |
·化合物22的结构鉴定 | 第86-88页 |
·苯甲醇苷类化合物鉴定 | 第88-90页 |
·化合物23的结构鉴定 | 第88-90页 |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鉴定 | 第90-93页 |
·化合物24的结构鉴定 | 第90-92页 |
·化合物25的结构鉴定 | 第92-93页 |
·其他类化合物的鉴定 | 第93-98页 |
·化合物26的结构鉴定 | 第93-94页 |
·化合物27的结构鉴定 | 第94-95页 |
·化合物28的结构鉴定 | 第95-96页 |
·化合物29的结构鉴定 | 第96-98页 |
·实验部分 | 第98-104页 |
第3章 黑水缬草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104-1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5页 |
·造模方法 | 第105页 |
·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105-106页 |
·观察指标及取材方法 | 第106-108页 |
·实验结果 | 第108-113页 |
·小结 | 第113页 |
·讨论 | 第113-119页 |
第4章 黑水缬草有效部位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 第119-130页 |
·实验材料 | 第119-120页 |
·实验设计流程图 | 第120-121页 |
·实验方法 | 第121-123页 |
·药物制备 | 第121页 |
·不同浓度的Aβ_(25-35)对PC12细胞活力的测定 | 第121-122页 |
·不同浓度的黑水缬草提取物对Aβ_(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22页 |
·不同浓度的三种单体化合物对Aβ_(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22页 |
·含药脑脊液对Aβ_(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22-123页 |
·计算公式 | 第123页 |
·实验结果 | 第123-127页 |
·小结 | 第127页 |
·讨论 | 第127-130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9页 |
图1~图9 | 第139-148页 |
附图 | 第148-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