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网络监测系统双协议栈通信功能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0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4-18页
     ·网络流量监测第14-16页
     ·IPv6 开发与应用第16-17页
     ·IPv4 向IPv6 过渡的相关技术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论文结构第19-20页
第2章 网络流量监测系统第20-26页
   ·网络流量监测系统第20-23页
     ·系统总体架构第20-21页
     ·两大功能部分及其关系第21-23页
     ·系统部署环境第23页
   ·网络流量监测系统新需求第23-24页
   ·双协议栈方案及需解决的问题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双协议栈方案支撑环境第26-32页
   ·概述第26页
   ·IPV6 的地址配置机制第26-27页
   ·系统环境新需求第27-29页
     ·操作系统环境配置第27-28页
     ·开发环境配置第28-29页
   ·获取本地IPV6 地址的方法第29-31页
     ·请求-应答法第29-30页
     ·缓冲文件法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双协议栈通信平台设计第32-42页
   ·概述第32页
   ·IPV4 与IPV6 网络编程差异第32-33页
   ·混合式双栈通信平台设计第33-34页
   ·独立式双栈通信平台设计第34-40页
     ·客户端功能体的设计第35-37页
     ·服务器功能体的设计第37-39页
     ·应用举例第39-40页
   ·两种通信平台的对比第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5章 双协议栈方案实施第42-53页
   ·概述第42页
   ·系统在各应用场景的通信方案第42-48页
     ·应用场景分析第42-43页
     ·IPv4 与IPv6 互通方法分析第43-44页
     ·IPv4 与IPv6 互通解决方案第44-47页
     ·IPv6 与IPv6 通信解决方案第47-48页
   ·系统重启后的恢复策略第48-52页
     ·问题的分析第48-49页
     ·解决方案第49-50页
     ·监测探针端的处理流程第50-51页
     ·监测分析子系统端的处理流程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6章 实验与运行结果第53-62页
   ·概述第53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3-58页
     ·获取本地IPv6 地址方法对比实验第53-56页
     ·两种双栈通信平台对比实验第56-57页
     ·系统IPv4/IPv6 互通解决方案实验第57-58页
   ·系统运行效果及性能对比第58-60页
     ·系统运行效果第58-59页
     ·新旧系统性能对比第59-60页
   ·应用前景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8-69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申请专利第69-70页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艺术
下一篇:柑橘体细胞杂种有性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花粉育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