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电视技术形态对审美心理的拓展 | 第11-17页 |
(一) 现场直播与集体狂欢情绪的释放 | 第11-13页 |
(二) 数字信号与审美视域的扩大 | 第13-15页 |
(三) 遥控器与审美欣赏的表层化 | 第15-17页 |
二、电视文本形态对审美心理的转换 | 第17-22页 |
(一) 电视图像与审美心态的感性化 | 第17-18页 |
(二) 民族语言文化与想象共同体的生成 | 第18-20页 |
(三) 电视节目与情感交流的充分化 | 第20-22页 |
三、私密欣赏模式对审美心理的影响 | 第22-26页 |
(一) 家居环境与审美心态的休闲化 | 第22-23页 |
(二) 私密欣赏与审美心态的感性化 | 第23-24页 |
(三) 节目趋同与审美心态的颓废化 | 第24-26页 |
四、工业化制作模式与大众审美心理的受控性 | 第26-32页 |
(一) 审美心理的匀质化 | 第26-27页 |
(二) 虚假的主体性 | 第27-29页 |
(三) “新文化”的可能 | 第29-32页 |
五、电视文化的未来及其对审美心理的再塑 | 第32-33页 |
注释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