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11-1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1-12页 |
·实验动物 | 第11页 |
·实验药物 | 第1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1-1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2-13页 |
·分组方法 | 第12页 |
·造模方法 | 第12页 |
·给药剂量及方法 | 第12页 |
·标本采集 | 第12页 |
·指标检测及方法 | 第12-13页 |
·血清E_2、FSH、LH的测定 | 第12-13页 |
·血清Ca、P的测定 | 第13页 |
·血清BGP、AKP、CT的测定 | 第13页 |
·血清TNF-α、IGF-Ⅰ的测定 | 第13页 |
3 数据分析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结果 | 第14-20页 |
1 补肾复方对去势雌性恒河猴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 第14-15页 |
2 补肾复方对去势雌性恒河猴血清Ca、P的影响 | 第15-16页 |
3 补肾复方对去势雌性恒河猴血清BGP、AKP、CT的影响 | 第16-18页 |
4 补肾复方对去势雌性恒河猴血清TNF-α、IGF-Ⅰ的影响 | 第18-20页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20-40页 |
1 PMOP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对照药的选择 | 第20-23页 |
·PMOP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0-22页 |
·对照药的选择 | 第22-23页 |
2 肝肾亏虚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基础 | 第23-24页 |
3 补肾复方的研究进展与组方原理 | 第24-27页 |
·补肾复方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补肾复方的组方原理 | 第26-27页 |
4 补肾复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探讨 | 第27-40页 |
·调节性激素水平,减少骨丢失率 | 第28-30页 |
·改善Ca、P代谢,促进骨矿物质合成 | 第30-32页 |
·调整BGP、CT含量,抑制骨高转换 | 第32-34页 |
·影响骨代谢局部调节因子,维持骨偶联平衡 | 第34-40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