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从ACT-R理论看我国的数学双基教学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概述第7-11页
   ·课题的来源第7-9页
     ·ACT-R 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7-8页
     ·ACT-R 理论的教育观点第8-9页
   ·课题的意义第9-10页
   ·研究方法第10页
   ·论文框架第10-11页
第2章 ACT-R 理论评析第11-36页
   ·ACT-R 理论基础第11-12页
     ·理性分析第11页
     ·三个二分法第11-12页
   ·陈述性知识第12-14页
     ·知识的表征第12-14页
     ·信息块的获得第14页
   ·程序性知识第14-17页
     ·知识的表征第14-15页
     ·认知技能的学习第15-17页
     ·小结第17页
   ·目标层级第17-19页
   ·激活过程第19-25页
     ·基本技能的自动化第19-20页
     ·激活量的学习第20-23页
     ·学习定律第23-25页
     ·小结第25页
   ·冲突决策第25-30页
     ·最佳使用效用第26-27页
     ·实例的成功概率和花费估计第27-28页
     ·满意解决法第28-29页
     ·小结第29-30页
   ·信息流程第30-31页
   ·ACT-R 理论中的学习迁移第31-33页
   ·ACT-R 理论与其它理论的关系第33-36页
     ·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第33-34页
     ·Soar 认知理论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研究第36-50页
   ·数学双基教学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环境第36页
   ·数学双基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第36-37页
   ·数学双基教学的特征第37-45页
     ·记忆通向理解第37-39页
     ·速度赢得效率第39-41页
     ·严谨形成理性第41-43页
     ·重复依靠变式第43-45页
   ·数学双基教学纵向的层次第45-50页
     ·双基基桩建设第45页
     ·双基模块的教学第45-48页
     ·双基平台第48-50页
第4章 从ACT-R 理论看我国的“双基”教学第50-65页
   ·练习有助于理解第50-51页
   ·接受性学习第51-52页
   ·熟能生巧第52-56页
     ·为什么“熟”能生“巧”第52-54页
     ·为什么有时候“熟”没有生“巧”第54-56页
   ·典型例题第56-62页
     ·双基教学中典型例题的作用第56-59页
     ·ACT-R 理论中样例在认知技能获得中的作用第59-60页
     ·朱新明的“示例演练”教学法第60-62页
     ·对样例学习问题的思考第62页
   ·变式练习第62-65页
第5章 教学建议第65-73页
   ·关于“做中学”第65-69页
     ·练习是掌握双基的必由之路第65-66页
     ·理解与练习并重第66页
     ·把握练习的“量”与“度”第66-67页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保证练习的“质”第67-69页
     ·重视任务分析与及时的反馈第69页
   ·关于“例中学”第69-72页
     ·注重对样例的理解第70-71页
     ·聚焦典型例题第71-72页
   ·“做中学”和“例中学”的结合第72-73页
结束语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82页
详细摘要第82-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水灌溉芦荟活性成份分析及多糖的研究
下一篇: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