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塬油田多层系含水原油混输配伍性及结垢机理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油田集输系统结垢问题综述 | 第10-11页 |
| ·油气集输系统的易结垢部位 | 第10页 |
| ·结垢危害 | 第10-11页 |
| ·油田集输系统垢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1-16页 |
| ·垢的生成机理 | 第11-12页 |
| ·油气集输系统常见垢形成机理 | 第12-16页 |
| ·油田集输系统防垢对策及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物理防垢 | 第16-17页 |
| ·化学防垢 | 第17-18页 |
| ·油田集输系统垢的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计算机预测法 | 第18-19页 |
| ·静态模拟实验法 | 第19-20页 |
| ·动态模拟实验法 | 第20页 |
|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0-21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多层系混输结垢机理研究 | 第22-28页 |
| ·各层系油田水的水质分析及垢样分析 | 第22-23页 |
| ·水样的采集及处理 | 第22-23页 |
| ·各层系水质分析 | 第23页 |
| ·多层系混输结垢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 ·采出水的水质成分 | 第23-24页 |
| ·成垢离子的浓度 | 第24页 |
| ·压力和温度 | 第24-25页 |
| ·pH值 | 第25页 |
| ·盐含量 | 第25页 |
| ·其他因素 | 第25页 |
| ·姬塬油田多层系混输结垢机理 | 第25-28页 |
| ·结垢离子反应平衡式 | 第25-26页 |
| ·水质不配伍因素 | 第26页 |
| ·热力学因素 | 第26-27页 |
| ·其他因素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多层系混输配伍性实验研究 | 第28-35页 |
| ·管线混输配伍性实验研究 | 第28-30页 |
| ·研究内容概述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及过程 | 第28-30页 |
| ·两层系混输结垢的配伍性实验研究 | 第30-33页 |
| ·三层系混输结垢配伍性实验研究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多层系混输结垢规律实验研究 | 第35-60页 |
| ·结垢控制性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 第35-38页 |
| ·实验内容 | 第35-36页 |
| ·实验方法及过程 | 第36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8页 |
| ·多层系混输结垢规律实验 | 第38-47页 |
| ·实验内容 | 第38-40页 |
| ·实验结果 | 第40-46页 |
| ·混输结垢的极值工况 | 第46-47页 |
| ·混输结垢规律分析 | 第47-60页 |
| ·温度对混输结垢规律的影响 | 第47-52页 |
| ·离子浓度对混输结垢规律的影响 | 第52-57页 |
| ·温度及离子浓度对结垢规律的综合影响 | 第57-60页 |
| 第五章 多层系混输阻垢技术实验研究 | 第60-6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 第60页 |
| ·阻垢剂配伍性评价实验 | 第60-64页 |
| ·阻垢剂选取 | 第60-62页 |
| ·实验内容概述 | 第62-64页 |
| ·静态阻垢技术实验研究 | 第64-69页 |
| ·实验方法及过程 | 第64-65页 |
| ·实验结果 | 第65-66页 |
| ·阻垢剂用量实验 | 第66-69页 |
| 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