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管道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海底管道剩余强度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海底管道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内检测的法规与标准要求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海底管道内检测技术对比 | 第17-22页 |
| ·超声波和漏磁检测技术比较 | 第17-20页 |
| ·不同腐蚀深度缺陷检测方面 | 第17页 |
| ·不同类型管道检测方面 | 第17-18页 |
| ·不同类型缺陷检测方面 | 第18-19页 |
| ·不同运行情况检测方面 | 第19页 |
| ·不同输送介质检测方面 | 第19-20页 |
| ·其他几种管道内检测技术特点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海底管道漏磁模拟及剩余强度评估理论研究 | 第22-29页 |
| ·用三维方法模拟腐蚀缺陷漏磁场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 ·腐蚀海底管道的剩余强度计算理论研究 | 第24-28页 |
| ·ASME-B31G 标准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 ·建立在断裂力学基础上的计算方法 | 第25-27页 |
| ·基于J 积分的断裂力学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二维缺陷漏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29-39页 |
| ·腐蚀缺陷二维漏磁场ANSYS 模拟 | 第29-33页 |
| ·创建二维缺陷模型 | 第29-30页 |
| ·定义材料属性 | 第30页 |
| ·网格划分 | 第30-31页 |
| ·边界条件及载荷 | 第31页 |
| ·求解和后处理 | 第31-33页 |
| ·腐蚀缺陷二维漏磁模拟结果分析 | 第33-38页 |
| ·二维腐蚀缺陷深度对漏磁信号分布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二维腐蚀缺陷长度对漏磁信号分布的影响 | 第34-36页 |
| ·二维模拟中提离值对漏磁信号分布的影响 | 第36页 |
| ·二维腐蚀缺陷形状对漏磁信号分布的影响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三维腐蚀缺陷漏磁信号模拟研究 | 第39-65页 |
| ·腐蚀缺陷三维漏磁场ANSYS 模拟 | 第39-41页 |
| ·创建腐蚀缺陷三维实体模型 | 第39-40页 |
| ·定义材料属性 | 第40页 |
| ·划分网格 | 第40-41页 |
| ·施加载荷与求解 | 第41页 |
| ·腐蚀缺陷漏磁场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41-57页 |
| ·腐蚀缺陷漏磁场矢量图和磁场强度图 | 第41-43页 |
| ·特殊的路径设置方式 | 第43页 |
| ·腐蚀缺陷深度对探头检测最小提离值的影响 | 第43-47页 |
| ·腐蚀缺陷深度对探头检测到的漏磁信号峰值的影响 | 第47页 |
| ·腐蚀缺陷深度对缺陷中心漏磁信号的影响 | 第47-49页 |
| ·腐蚀缺陷开口半径对检测探头最小提离值的影响 | 第49页 |
| ·腐蚀缺陷开口半径对缺陷中心垂直面上漏磁信号分布的影响 | 第49-53页 |
| ·腐蚀缺陷开口半径对缺陷中心漏磁信号的影响 | 第53-54页 |
| ·腐蚀缺陷三维形状和尺寸对检测探头最小提离值的影响 | 第54-56页 |
| ·本节小结 | 第56-57页 |
| ·腐蚀缺陷三维形状对漏磁场分布的影响 | 第57-64页 |
| ·不同形状缺陷三维建模 | 第57页 |
| ·特殊的路径设置方式 | 第57-58页 |
| ·开口圆滑腐蚀缺陷三维形状对漏磁场的影响 | 第58-61页 |
| ·开口非圆滑腐蚀缺陷三维形状对漏磁场的影响 | 第61-63页 |
| ·本节小结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海底管道剩余强度计算和风险评估 | 第65-90页 |
| ·海底管道尺寸及运行参数 | 第65页 |
| ·海底管道内检测数据整理 | 第65-69页 |
| ·缺陷沿管道径向分布情况 | 第66页 |
| ·海底管道缺陷不同深度数量分布情况 | 第66-67页 |
| ·海底管道缺陷开口面积沿管道分布情况 | 第67-68页 |
| ·海底管道体积最大缺陷统计情况 | 第68-69页 |
| ·海底管道腐蚀缺陷分组方法 | 第69-70页 |
| ·缺陷间距为1”分组方法 | 第69-70页 |
| ·最短凹坑的长度分组方法 | 第70页 |
| ·六倍的壁厚分组方法 | 第70页 |
| ·周向上六倍壁厚,轴向长度1”分组方法 | 第70页 |
| ·海底管道剩余强度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70-83页 |
| ·海底管道腐蚀缺陷应力场三维有限元模拟 | 第71-73页 |
| ·海底腐蚀管道位移图与应力图分析 | 第73-75页 |
| ·海底腐蚀管道失效分析 | 第75页 |
| ·其余腐蚀缺陷最大vos mises 应力计算 | 第75-76页 |
| ·腐蚀缺陷分布方位对管道应力的影响 | 第76-77页 |
| ·腐蚀缺陷深度、长度、宽度对管道受力的影响 | 第77-79页 |
| ·不同长度、宽度和深度的腐蚀缺陷应力沿管道分布情况 | 第79-81页 |
| ·不同面积和体积的腐蚀缺陷应力沿管道分布情况 | 第81-82页 |
| ·Ansys 计算方法与B31G 准则的对比 | 第82-83页 |
| ·海底管道失效的后果分析 | 第83-85页 |
| ·海底管道失效破坏程度分类 | 第83-84页 |
| ·海底管道失效后果分析 | 第84-85页 |
| ·海底管道风险分析 | 第85-88页 |
| ·海底管道风险评估划分方法 | 第85-87页 |
| ·海底管道风险评估 | 第87-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 结论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5-96页 |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