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条斑紫菜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 第13-46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条斑紫菜生物学特征 | 第14-19页 |
·条斑紫菜的分类地位 | 第14页 |
·条斑紫菜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 | 第14-19页 |
·条斑紫菜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9-37页 |
·条斑紫菜的核酸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条斑紫菜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第20-37页 |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37-39页 |
·本研究立项依据 | 第37-38页 |
·本研究主要内容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2 基于 EST 序列的条斑紫菜功能基因组特性分析 | 第46-123页 |
·前言 | 第46-51页 |
·表达序列标签(EST)及其应用概述 | 第46-49页 |
·生物信息学应用概述 | 第49-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数据获取 | 第51-52页 |
·分析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111页 |
·序列组装结果 | 第53页 |
·基因功能注释结果 | 第53-81页 |
·条斑紫菜全长cDNA 序列筛查 | 第81-84页 |
·条斑紫菜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84页 |
·条斑紫菜基因组 GC 含量分析 | 第84-85页 |
·条斑紫菜密码子使用分析 | 第85-86页 |
·条斑紫菜 UniGene 的 KEGG 分类 | 第86-104页 |
·条斑紫菜孢子体与配子体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104-111页 |
·讨论 | 第111-119页 |
·条斑紫菜UniGene 功能注释 | 第111-112页 |
·条斑紫菜全长cDNA 筛查 | 第112页 |
·条斑紫菜的氨基酸组成、基因组GC 含量及密码子使用 | 第112-114页 |
·条斑紫菜孢子体与配子体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114-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3 cDNA 微阵列检测失水胁迫下条斑紫菜配子体基因表达谱变化 | 第123-177页 |
·前言 | 第123-1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8-145页 |
·基因芯片的制备和位点信息 | 第128-138页 |
·实验样本的制备 | 第138页 |
·样本 RNA 的制备、扩增和杂交检测 | 第138-144页 |
·RT-PCR 验证芯片杂交结果 | 第144-1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45-166页 |
·条斑紫菜配子体的含水率测定 | 第145-146页 |
·条斑紫菜配子体不同干出时间的失水率测定 | 第146-149页 |
·条斑紫菜配子体不同失水率样品的制备 | 第149页 |
·样本总 RNA 的检测、定量结果 | 第149-150页 |
·cDNA 微阵列杂交结果 | 第150-163页 |
·RT-PCR 实验条件与结果 | 第163-166页 |
·讨论 | 第166-172页 |
·失水对条斑紫菜配子体 RNA 制备量的影响 | 第166-167页 |
·条斑紫菜表达谱芯片杂交数据可靠性分析 | 第167-168页 |
·条斑紫菜叶状体失水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谱变化 | 第168-171页 |
·失水胁迫对于条斑紫菜配子体生长的影响 | 第171-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77页 |
4 条斑紫菜钙调素基因克隆与分析 | 第177-192页 |
·前言 | 第177-1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8-180页 |
·藻体采集与培养 | 第17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78页 |
·条斑紫菜DNA 及cDNA 制备 | 第178-179页 |
·条斑紫菜钙调素基因的克隆 | 第179页 |
·条斑紫菜钙调素序列特征分析 | 第179页 |
·条斑紫菜钙调素表达趋势分析 | 第179-180页 |
·结果 | 第180-185页 |
·条斑紫菜钙调素基因序列与结构分析 | 第180-182页 |
·条斑紫菜钙调素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 | 第182页 |
·条斑紫菜钙调素基因序列相似性与同源性分析 | 第182-185页 |
·条斑紫菜钙调素基因表达趋势分析 | 第185页 |
·讨论 | 第185-189页 |
·条斑紫菜钙调素基因的亚型 | 第185-186页 |
·条斑紫菜钙调素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域特点 | 第186-188页 |
·条斑紫菜钙调素基因在抗失水胁迫中的作用 | 第188-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192页 |
5 条斑紫菜 EST 数据中微卫星标记的筛查 | 第192-202页 |
·前言 | 第19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93页 |
·序列获得及预处理 | 第192-193页 |
·微卫星序列的筛查 | 第193页 |
·含有 SSR 的 EST 序列的聚类 | 第193页 |
·含有SSR 的UniGene 序列的功能注释 | 第193页 |
·条斑紫菜潜在的Ⅰ型分子标记开发 | 第19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3-199页 |
·微卫星序列筛查结果 | 第193-194页 |
·条斑紫菜SSR 类型及分布 | 第194-196页 |
·含有 SSR 的 EST 序列的聚类结果 | 第196页 |
·条斑紫菜潜在的Ⅰ型分子标记开发 | 第196-199页 |
·讨论 | 第199-20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0-202页 |
6 利用petJ 基因开发区别甘紫菜与条斑紫菜的分子标记 | 第202-214页 |
·前言 | 第202-20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3-204页 |
·藻体采集与培养 | 第203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03页 |
·甘紫菜 DNA 制备 | 第203-204页 |
·甘紫菜petJ 基因的克隆 | 第204页 |
·序列分析 | 第204页 |
·结果 | 第204-209页 |
·甘紫菜DNA 制备及petJ 基因克隆 | 第204-205页 |
·甘紫菜petJ 基因序列分析 | 第205-206页 |
·甘紫菜petJ 基因密码子使用 | 第206-207页 |
·甘紫菜petJ 基因序列相似性、同源性与系统发生分析 | 第207-209页 |
·讨论 | 第209-212页 |
·甘紫菜petJ 基因的特性和系统发生 | 第209-210页 |
·甘紫菜petJ 基因的应用价值 | 第210-212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214页 |
附录 A 常用红藻培养基 | 第214-216页 |
附录 B 相关名词释义 | 第216-217页 |
附录 C 主要学术成果 | 第217-219页 |
致谢 | 第219页 |